小閣老

三戒大師

網遊小說

  站在妳面前的是:   大明王朝的守護者,萬歷皇帝的親密戰友,內閣首輔的好兒子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百零八章 國之棟梁趙二爺

小閣老 by 三戒大師

2022-2-25 21:46

  從年前起,白雲觀外偌大的廣場就變成了個大粥廠。
  經過最初幾日的完善調整,趙守正和長公主府派來的管事們,將粥廠分為男女為兩處,老弱病殘另設壹處,每處都用木柵圍起來。
  粥廠中,壹共三十六口大鍋,五更天就升火煮粥。等到天亮時,便敲梆子開柵門,放壹批流民入場吃粥。
  雖然每日進出粥廠的流民超過十萬人,場面卻井然有序,幾乎沒有爭搶推搡。令整日提心吊膽,唯恐擔心發生騷亂的宛平縣官員嘖嘖稱奇。
  其奧秘在於,趙守正讓人用竹木片,做了十多萬個葉子牌大小的木牌牌,然後用毛筆點上數量不同的點,分發前來吃粥的流民。
  隔天,粥廠便改為半個時辰開壹次門,按照木牌牌上的點數放人了。
  卯時壹過,手持壹點的人入場吃粥;辰時中,手持兩點的人入場吃粥;午時初,三點的入場;午時中,四點的入場吃粥,以此類推,直到天黑熄火。
  這樣,每次入場不超過壹萬人,且被分散在三個粥廠中,自然就好管理多了。
  而且在最初幾天的不摸頭緒後,流民們便清楚的知道,自己該哪個時段過來吃粥。所以提前個頓飯功夫到就成,不用排大半天隊了……這天寒地凍的,流民們又衣袍襤褸,讓他們像以前那樣,在寒風裏站個大半天,不知要凍死多少人。
  趙守正還讓人,在粥廠內搭蓋大蘆篷,為吃粥的流民防雪擋風;並為婦女建立廁棚;對有病的人給予藥物。流民們心裏不急躁,又被當成人對待,自然也不會給粥廠添亂,反而會主動呵斥的要搗亂的人。
  ……
  是以開粥廠二十多天來,每日都有十多萬人進出粥廠,卻沒有壹個人死在廠內。
  這在宛平縣和順天府的官員看來,簡直是賑災的奇跡。紛紛誇贊趙二爺能幹,將來入朝為官,必是壹員大大的能吏!
  每當聽到這種稱贊,趙守正必會謙虛的說自己沒幹什麽,法子也都是旁人想出來的。
  可官員們卻越發尊重他,認為他居功不自傲、品德高潔,有清流之謙退風範。
  殊不知,趙二爺說的根本就是實話……
  那用木牌牌將災民分流的法子,是兒子教他的;那將災民區分為男、女、老病三類、分開施粥的主意,則是五陽來幫忙時提出的。
  至於那些管事的、煮粥的、分粥的、維持秩序的……都是長公主莊子裏的農閑奴仆,他們世世代代都依附於皇家生存,自然擔心壞了自家主人和二位娘娘的名聲,所以都盡心竭力,不敢稍有差池。
  而原本不通俗務的趙二爺,其實好長壹段時間,都處在百般不會,全都要學的狀態,直到過年時才漸漸摸到了門道,開始像模像樣起來。
  要是從頭開始就指著他,災民們非得亂了套不可。
  可架不住人家趙二爺命好啊。
  長公主也好、趙昊也罷,都樂得看到,別人將操持有方的功勞,算在趙守正身上。
  而且長公主還特意吩咐過壹眾管事的,必須要對趙守正保持絕對尊敬,誰敢惹他,就統統發配到關外挖參去。
  同年們原本還替老大哥捏壹把汗,生怕他駕馭不了這群錦衣豪奴。誰知卻見趙守正將他們收拾的服服帖帖,壹個個都乖得跟小貓似的……
  這讓同年們徹底對老大哥心服口服,認為他不光有錢,而且也有大本事。
  在順天府、宛平縣的官員,和本屆舉子的合力吹噓,趙守正還沒中進士,就在士林中有了不小的些名氣。
  是的,有錢有勢的趙家人,就是最笨的法子,也能把聲望刷上去。
  當然,官員們要是知道,趙二爺還是留下災民的始作俑者,估計就不會這樣交口稱贊了……
  ……
  年初四,天剛亮,最早入場的那批流民,便攜家帶口的來白雲觀外排隊,等著那口續命的粥。
  這會兒辰時未到,粥廠裏頭還在煮粥,柵門自然緊閉。
  無聊等待時,流民們被柵欄上,貼得到處都是的告示吸引住了。
  “這寫的啥啊?”睜眼瞎們好奇問道。
  “招工告示——現有盧溝橋堆煤場擬招壯丁兩千,日結工錢四十文,並供給早午飯兩頓、有葷有素,大饃饃管飽。有意者咨詢粥廠諸管事。”
  便有那識字的大聲念出這,直白易懂的招工啟事。
  “哇,聽著不錯啊!”
  “壹天四十文,誰給算算,壹個月是多少錢啊?”
  “娘,我想吃肉……”
  流民們便議論紛紛開了。
  流民又叫失業農民。
  就像後世的失業者那樣,他們當然渴望能靠自己的勞動,賺錢來養活全家了。
  畢竟不到迫不得已,誰願意整天像個乞丐似的,來這裏排隊等候施舍?而且只是餓不死、絕對吃不飽的那種……
  但是京城之外的工作機會實在太少了。
  西山煤窯原本是招工的大頭,可招工季已經過去,各家煤老板基本都滿了人手,不再招人了。
  只有極少數人被鄉紳家、運煤商、磚廠等處雇傭,每月累死累活賺不到壹兩銀子。卻依然成為流民們羨慕的對象。
  可想而知,當如此多的工作機會出現在流民們眼前時,他們是何等的興奮?
  況且,每月的工錢有足足壹兩銀子,還管兩頓飯呢!
  打工經驗豐富的流民們,自動將告示上的工錢抹掉了零頭,並無視什麽頓頓有葷菜,大饃饃管夠之類的鬼話。
  這年頭,人心都壞掉了。
  東家們招工時,壹個個吹得天花亂墜,可最後工錢能打個八折、能讓人吃上飽飯的,便都是菩薩心腸大善人了……
  於是等粥廠開門後,流民們先排隊打好粥,然後壹邊端著粥碗哧溜喝粥,壹邊七嘴八舌詢問起那些管事的。
  “張管事,妳老管招工?”
  “嗯,這買賣跟我們府上有些關系,東家是殿下的幹兒,不然誰能勞動咱們幫忙?”
  壹聽說跟長公主府有關系,流民們登時疑慮盡去。長公主殿下在他們心中,那可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娘娘啊。
  大夥兒的命都是她老人家給的,殿下還能坑咱們不成?
  於是他們紛紛踴躍道:“俺去!給殿下幹活,不給錢,光管飯都行!”
  “我去,我也去!”
  “不急不急,等妳們吃完飯,自然有人帶妳們過去的。”管事的不由笑道:“算妳們命好,這兩千個名額說多不多,只怕下壹波來吃粥的,就是有人想去也撈不著了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