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章
平妖傳 by 羅貫中、馮夢龍
2024-11-8 21:07
從來叛亂數應然,也是朝廷政未全。
試看聖明全盛日,放牛歸馬任安眠。
話說大宋慶歷年間,仁宗皇帝雖然聖明,卻被奸臣夏竦蒙蔽,引用王拱辰、魚州詢等壹班小人,造言生事,謀害忠良,壹連罷去了六個賢臣。那六個?文彥博,韓琦,富弼,範仲淹,歐陽修,包拯。他六個都是老成練達,肯替國家做好事的。自六個去後,夏竦受樞密使之職,專壹妒賢嫉能,招權納賄。所以州縣多有貪官,天下不得太平。西夏反了趙元昊,廣南反了儂智高,都未收復。今日貝州反了王則,也為著貪官而起。當時貝州壹州的官,只走得通判董元春,提點田京。兩個逕至京師,把反情奏知朝廷。仁宗天子聞奏,便召樞密院官商議。
夏竦奏道:“此乃知州張德不放錢米,壹時激變軍心,非地方之反叛也。不煩聖慮,臣保壹人乃冀州太守劉彥威。此人將門之子,文武雙全。只消此人領著本部人馬前去,相機剿撫,可保無虞。”仁宗準奏,即忙傳下聖旨,令冀州太守速領本部人馬,逕往貝州,或撫或剿,壹任便宜行事,事平之後,論功升賞。
這太守姓劉名彥威,雖然是文科出身,家世將門,精通韜略。使壹柄大桿刀,有萬夫不當之勇。
當日接了敕警,便請都監茹剛商議。茹剛道:“聞得貝州壹夥妖人作耗,廣有神通,須當量力而進,不可輕敵。”劉彥威大笑道:“劉某曾讀詩書,自古道:“邪不勝正”,吾仗天威討誅反賊,有何懼哉!”當下擇個吉日,點起本部五千人馬,茹剛領壹千人為前部先鋒。牙將段雷,領壹千人馬為合後。自己統三千人馬為中軍。壹齊進發,殺奔貝州來。
卻說貝州報子探聽得劉彥威起兵,飛馬來報王則。貝州壹州人都慌了。王則雖然學得些武藝,從未經過戰陣,也不免恐懼。急請左黜、張鸞、蔔吉三個人來商議。
說話的,問妳彈子和尚到那裏去了?看官有個緣故,那和尚三遍到白雲洞袁公處盜法時節,曾到白玉香爐前誠心禱告,發願替天行道,不敢為非,只為不識天書,虧得聖姑姑辨認。就同聖姑姑和左黜三個,壹齊修煉。因見聖姑姑說:河北三十六州合當換主,眾人該得輔助王則,除滅貪官汙吏,這都是天數。彈子和尚信了這般言語,所以把善王太尉三千貫錢相助王則,散與兩營軍士,以後眾人去殺州官,和尚就躲過壹邊,不曾同去。為何的?壹來是佛門中出身,又是慈長爺手下長大的,終帶三分慈悲之意。二來他心靈性巧,既說過了願,常把替天行道四個字存在胸中。就蒿惱包龍圖,也是包龍圖先要去拿他,卻不是他惹禍。今日雖然信道天數,也要觀其動靜,不肯出身露體生事造業。這裏王則據了貝州城,那和尚自在城外甘泉寺裏居住。
只有左黜等三人朝夕共事,故此今日王則只請他三個商議。瘸師道:“打聽得他那裏有多少人馬?”王則道:“有五千人馬。”左黜道:“便是他有五萬,亦不足慮。這裏兩營共有六千人,留壹半守城,壹半迎敵,看我左黜本事。”王則親到教場點軍,只見軍中走出兩個新添統領使的教師來,壹個是張成,壹個是竇文玉。參拜過了,稟道:“兩營軍士受了主帥大恩,並無寸報。某等情願各分本部壹千五百人出城,乘他安營未定,殺他壹陣,挫他銳氣,使他不敢正眼覷俺貝州。”王則大喜,各人賞了披掛壹副,戰馬壹匹,點了三千人馬,犒賞已畢,吩咐來日出軍,小心在意。
過了壹夜。次日,兩個統領使全身披掛,整軍馬,大開城門,分兩路殺將出去。瘸師看見他去得雄猛,且教他試探來兵虛實,也不阻擋。且說張成引著壹千五百軍先行,約出城三十余裏,地名傅家疃,恰好遇著冀州先鋒茹剛軍馬。正欲排開鬥勢,準備廝殺;竇文玉軍馬又到了。茹剛領這壹千軍喘息未定,怎當這裏兩支三千生力軍忽地沖來,況且寡不敵眾,立腳不牢,四散奔走。茹剛連斬數人,只是按捺不住。
張成、竇文玉,見敵軍亂竄,兩匹馬壹齊拍動上前,來擒茹剛。茹剛力敵二將,全無懼怯,鬥了二十余合;見貝州軍泰山般圍裹將來。回顧手下只剩得壹人壹騎,無心戀戰,殺開條路而走。張、竇二將恰待追趕,報馬到來冀州大軍到了,相距十裏之外,二將不敢進逼,慌忙收軍,轉回貝州。把軍馬紮住城外,二將入城見了王則,稟道:“冀州前部先鋒,已被小將殺得大敗虧輸,正欲追趕,怎奈劉太守大軍已到。小將只得收兵,現屯城外,專候主帥鈞旨。”
王則道:“聞得劉彥威這廝手段高強。今前部失利,已滅威風。二位將軍便算第壹功了。乘此銳氣便可住紮城外,防他攻城。明日交戰當令軍師們相助。”二將得令,連夜離城十裏,紮了兩個大寨。各占壹寨,倘有敵兵來攻,互相救援。
卻說茹剛收拾得敗殘軍卒,來見劉太守謝罪。劉太守大怒道:“凡行兵者必須遠遠哨探,壹有風聞,預作準備。妳全不用心,致被賊人出其不意沖動官軍,紀律何在?本當斬首號令,交戰在邇,誠恐於軍不利。”喝教捆打壹百,罰在後隊催趲糧草,倒換後隊段雷為先鋒之職。到傅家疃下寨,探子打聽得張成、竇文玉率領賊軍離城十裏,分為二寨住紮。
劉太守笑道:“我知賊人無能為也。這傅家疃乃是貝州咽喉之路,若賊人乘勝,就此紮寨截住來路,雖有十萬之師,安能窺其城下哉?今乃舍此不守,依城立營,吾破之必矣。”吩咐段雷道:“打劉字旗號先行,約至來日平明到彼寨前索戰。只要輸不要贏。引他到傅家疃壹路來,我自有計。”
段雷領計去了。又差帳下兩個校尉各領三百步軍連夜潛行,伏在他柵寨近側左右,等他們出寨迎敵,便去奪寨放火。又吩咐茹剛準備雲梯、火炮攻城之具。來日午時,在貝州城取齊。處分已畢,自己中軍少不得拔寨都起,別有號令不題。
卻說張成、竇文玉雖槍棒教師,實不通兵略。偶然初次出兵得勝,自誇其能,便看得不在意了。次日聞得官軍搦戰,旗號上打著劉字。張成、竇文玉都要建功,爭先出陣,各使壹根鑌鐵槍,騎著戰馬,耀武揚威。望見官軍早已排成陣勢,門旗開處擁出壹員將來。頭戴鐵盔,身穿繡鎧,手中掄壹柄宣化大斧。二將道:“這不是劉彥威是誰?”二將更不打話,挺槍直取那將。那將握斧相迎,鬥上三十余合,賣個破綻,叫聲:“暫歇!”撥回馬頭便走。
張、竇二將招動人馬,盡力趕殺。那將且戰且走,約有十余裏,那將回身又鬥上七十合又走。二將不舍,只顧追趕。官軍撇下金鼓滿地,賊人亂搶。只見俊馬如飛報來叫道:“將軍休趕了,後面寨中兩路火起。”
張成、竇文玉知道中計,著了忙,急引眾軍退後,部伍早已亂了。行不多路,只聽得連珠炮響,刺斜壹支軍沖出來,為首壹員大將,橫刀躍馬大喊:“反賊休走!劉彥威在此等候多時了。”二將從不曾見這般威容,先自心慌措手不及,被劉彥威手起刀落,先斬竇文玉於馬下。張成料走不脫,只得舞槍來鬥,不上三合,劉彥威嗔目大叫,嚇得張成手軟掄槍不動。被劉彥威馬頭早到,壹手提下雕鞍,擲於馬下,眾軍齊上結果了性命。劉彥威麾兵掩殺,三千軍馬折其大半。有詩為證:
兵家料敵最先機,輕敵須知定喪師。
堪嘆教師矜小勝,壹朝墮計盡輿屍。
再說王則聽得城外廝殺,急請左黜等壹同登城幫助。只見敗軍紛紛而至,叫道:“張、竇二統制已被殺了。劉太守兵隨後便到,快開城門則個。”王則教守門的放進,問其備細大驚,對左黜等道:“劉彥威英雄名不虛傳。列位有何退敵之法?”左黜道:“貧道已算下了。且教敗殘軍士守城。替出壹千五百人來,貧道與張、蔔二公各領五百,在我們三個身上大家殺他壹陣教他片甲不回。”王則道:“每位五百人恐太少。”
左黜道:“自有天兵鬼卒,五百人只將來擺樣助陣而已。”王則道:“全仗列位扶持,同享富貴。”王則便傳下號令挑揀壹千五百精壯軍人,分為三隊。正在選軍未畢,只聽得城外喊殺連天,官軍已到。劉彥威吩咐段雷、茹剛壹面準備攻城,自己跨壹匹追風好馬,立於陣前,將刀頭指著城內大叫道:“貝州有會事將王則綁捆出來,獻與朝廷,免妳壹城人屠戮!”
王則見他軍容雄壯,不敢則聲。左黜穿領布衫,仗壹口劍,領著五百軍步行出城。將劍尖兒指著劉彥威道:“妳會事領了人馬速回冀州,免納首級。若少遲延,教妳壹行人都死於吾手。”劉彥威道:“妳這廝是助王則的逆黨。看妳的衣甲皆無,又沒馬匹,敢和我廝殺。可惜妳殘疾之人,還不夠我壹刀哩。”
左黜道:“我不與妳鬥口,教妳看我手段則個!”劉彥威在陣前施逞刀法欺敵左黜。左黜用劍尖壹指,喝聲:“疾!”只見面前卷起壹陣狂風,吹向官軍陣裏,黃沙撲面,壹陣都開眼不得。劉彥威叫聲:“罷了。”撥回馬頭便走,被左黜領軍大殺壹陣方才轉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