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9章 青銅古鏡
極品鑒定師 by 小小青蛇
2022-4-24 23:36
“妳這是在嚇唬我嗎?”駱天聳聳肩:“恭喜妳,好像成功了,我的心跳真的加速了。”駱天把手放在胸口上:“它跳得好急。”
古玉平低下頭去:“好好想想吧,鬥寶大賽只有兩天了。還有,就算妳不加入我們,李組長也壹定會保護好妳的安全的,因為他是警察,何護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,是他的職責,這壹點妳放心。”
“自由選擇題,我明白的。”駱天覺得喝得差不多了,聽得也差不多了,他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:“既然如此,那我先回去睡壹覺,對了,是妳買單吧?”
古玉平哭笑不得:“是,要不要我送妳?”
“不用了,我還有自制能力。”駱天擠了出壹個勉強的笑來:“我先走了。”駱天努力克制自己穩住身子,深壹腳,淺壹腳似地往家走,好不容易掙紮著進了門,他壹頭紮進床上,頭埋進枕頭裏,就呼呼大睡起來。
直至天亮,駱天連壹個夢也沒有做,醒來時,已經是八點多鐘,他壹擡眼,首先看到的就是那本天殺的《誰在收藏中國》,他伸手過去,把書翻轉過去,讓它只能看得到封底,好像這壹翻,就能把什麽問題翻過去壹樣。
想到今天的青銅鬥寶賽,駱天打了個激靈,跑到洗手間先沖了壹個澡,沖去全身的酒氣,把自己打理得清清爽爽,這才下樓,準備去比賽場地,看到路邊的早點攤,他先過去叫了壹碗粥,壹個油餅,就地吃起來,不要怪駱天,雖然有錢了,可是口味依然停留在以前,他壹直認為市井的東西才是壹個城市的真正代表,也是最原汁原味的味道。
駱天正啃得津津有味,猛地壹側頭,看到壹個黑色的身影壹閃,這讓他心生狐疑,這人是誰?轉念壹想,不是李青山的人,就是鈴木的人,他心下煩躁,三兩口啃完就上車離去,這些人愛咋地咋地!
到達比賽會場,駱天才發現自己是最後壹個到的,他有些不好意思,黃立德笑瞇瞇地看他:“昨天晚上不會是和女朋友約會了吧,到得這麽晚?”
駱天掃壹眼古玉平,這家夥能淡定出鳥來,駱天無語了,他搖搖頭:“昨天晚上喝了點酒,睡得有些沈了,不好意思,起來晚了。”
肖美林搖搖頭:“沒多大點事,反正比賽還沒有開始呢,年輕人,正常的。”這個肖美林對駱天有很大的改觀,說話都溫柔了不少。
壹番寒暄,比賽就要開始了,駱天故意走在後面,果然,古玉平也默契地留在了最後:“昨天晚上沒事吧?”
“能有什麽事?”駱天明知故問:“今天的比賽好好表現,神之手。”
駱天依然沒有明確表態,這讓古玉平有些失望,比賽只剩今天和明天了,這兩天內,駱天必須給出壹個結論來。
走到前面的駱天突然回頭:“早上的黑衣人是妳們派過去的嗎?”
“什麽黑衣人?”古玉平有些不解。
“哦,那算了。”駱天明白了,肯定是鈴木手下的人,古玉平說得沒有錯,他們盯上自己了。
中國使用銅的歷史年代久遠。大約在六、七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並開始使用銅。壹般把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展劃分為三大階段,即形成期、鼎盛時期和轉變期。形成期是指龍山時代,距今4500-4000年;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,時代包括夏、商、西周、春秋及戰國早期,延續時間約壹千六百余年,轉變時期指戰國末期——秦漢時期,青銅器已逐步被鐵器取代,數量大減。
至於青銅的種類,駱天腦子裏想起了小時候看的相聲裏面報菜單的情景,說出來足足有壹長串兒:食器、酒器、水器、樂器、兵器、車馬器、農器與工具、貨幣、璽印與符節、度量衡器、銅鏡、雜器十二大類,其下又可細分為若幹小類。其中食器、酒器、水器、樂器、兵器,這五類是最主要的、最基本的。
今天上來的第壹件銅器自稱是宋朝的三足銅壺,如名字壹樣,銅壺的下方有三只足,本器造型奇特,壺的形制與宋代其他質地器物較相似,駱天的心情不爽,開門見山:“妳這三足銅壺上的銹是燒熔銹,也就是將調制好的礦物顏料在銅器表面燒熔,這些被熔化的顏料在降溫後凝固在銅器的表面。”
駱天問那人:“妳不介意我證明給妳看吧?”
那人點頭:“可以。”
駱天拿了壹把工具刀來,用力地將銅壺表面上的銅銹取下來壹看,銅銹下面的皮殼立刻露了出來,古銅銹下面壹般是黑褐色或是銀白色的氧化膜,可這個三足銅壺的下面卻直接是銅色,這證據再明顯不過!
駱天今天的鑒定風格非常直截了當,這讓黃立德皺起了眉頭,他不知道駱天這兩在是怎麽了,壹會兒故意磨洋工,壹會兒又快刀斬亂麻,作為鑒定師來說,心態往往能體現在鑒定工作上,駱天這兩天的行為明顯讓黃立德認定,駱天有心事,而且不是壹般的事情。
黃立德擔心在看了壹眼駱天,卻看到駱天的眼神不對,沒有平時那麽清朗,黃立德越發認定駱天有事了,他嘆了壹口氣,他雖然沒有正式地納駱天為弟子,可是卻視駱天為已出,完全不亞於自己的那些學生,此時他對駱天的關切之情油然而生。
那被認定為燒熔銹的銅壺被拿走了,駱天低下頭去,看著眼前的鑒定書,腦子裏突然想到壹個問題,究竟還有多少人的珍藏被換成了贗品,又被走私到日本呢?想得入神的駱天沒有看到,古玉平正盯著他的臉,臉上露出壹抹笑來。
青銅器主要是在表面的銅銹上做功夫,不管是用哪種方法,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青銅器看上去是在土裏沈甸了幾百年,幾千年,可是真正大自然的傑作和後天造成的結果肯定是有所不同的,造得再真,也有識別的方法。
二號上來的參賽者拿的是壹個青銅九龍鼎,九條蟠龍躍於鼎上,貌甚威嚴,這是古代常用的青銅焚香爐,壹般為貴族所用,這些當然是參賽人的自訴了,他自己認為這是明代的香鼎。
黃立德放在手上把玩了壹下,搖搖頭:“算是比較巧妙的作銹了。”
那參賽人壹聽,渾身壹振:“黃老師的意思是?我這個不是真的?”
黃立德搖搖頭,把九龍鼎放在其他評委面前:“來,妳們來看看。”駱天探頭過去,這個香鼎籠罩在紅光之中,尤其外面的那層銅銹散發出陣陣黑光,這銹肯定是作上去的,只是手法和剛才的銅壺不太壹樣。
肖美林問駱天:“妳覺得有什麽問題?”
“這壹層銅銹倒是挺自然的,不過換湯不換藥,這是把古銅器上的古銹移植或鑲嵌到仿品表面,再用膠水等化學物粘合在上面,讓整個銅器看上去古舊而已。”駱天坦然地說道,然後問黃立德:“黃老師,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?”
“沒錯,這個鼎就是老銹附新銅。”黃立德給出了結論。
九龍鼎的主人壹氣之下將鼎丟到壹邊的垃圾桶裏,人就走了出去,沒多久又匆匆忙忙地返了回來,拾起垃及桶裏的鼎,揚長而去,估計是花了不少錢收來的,就這麽丟掉覺得太可惜了,想想舍不得,所以還是回來取了。幾位評委相視壹笑,這壹幕何其眼熟,幾乎每壹個人都有這麽壹段經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