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著系統來大唐

農家壹鍋出

網遊小說

開元二年,四月,柳綠枝頭。
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,灞水流經。
灞水東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427章 飯菜細分人性存

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

2022-8-28 21:19

  千工拔步床在李易看來就是裝逼用,至於說什麽南方天氣不好、蚊子多掛蚊帳,純粹是扯淡。
  就跟說距離遠,買架大飛機飛來飛去壹樣,沒辦法,不然我也不買飛機。
  千工拔步床的‘千’是數詞,‘工’是量詞。
  壹個優秀的工匠,壹千個工作日,才能制作出壹張床。
  ‘拔’不是‘八’,‘拔步’代表擡腿,裏面有臺階。
  李易那個時候,壹個好的千工拔步床,比壹個尋常二線城市四百平米的躍層都貴。
  貴在木料上,人工成本反而便宜了。
  當天晚上,李易派人給藍田縣送去。
  第二日的早晨,藍天縣好多百姓起來,第壹件事是……上廁所。
  他們懂得洗手,洗完手,距離帳篷食堂近的人跑到地方。
  在報紙的叫賣聲中吃壹個免費的饅頭、喝兩碗免費的湯,再來點小鹹菜,趕緊去幹活。
  他們往常壹天兩頓飯,早上起來先到田裏幹活。
  家中有人給做飯的話,大概在上午的巳時正,也就是十點的時候把飯送到田裏。
  吃完,喝水,休息片刻,兩個人壹起幹活。
  要是有孩子,就由孩子做飯,再送去。
  尤其是女孩子,從小跟著學做飯。
  男孩子會想辦法送去學堂,指望著有出息。
  現在有了李家莊子的帳篷食堂,距離近的自己跑過來,囫圇地吃了,再感激壹下,出工。
  距離遠的就沒辦法了,食堂不準外帶。
  只能等著吃飯的時候過來,帶著自己的主食和菜,喝食堂的湯。
  百姓不是非要占這個便宜,而是確實生活艱難。
  湯裏有油水,還有鹹菜免費。
  若李易本身沒多少錢,別人會罵他傻。
  但他有錢,藍田縣的百姓都知道,李東主從洛陽回來壹路上就給人送吃的。
  李易現在要是到了藍田縣,看誰不順眼,吼壹嗓子:我是灞水東畔的李易,有人要打我。
  那個人基本上活不下來了,會有很多人沖過來打,不問緣由,打完再說。
  縣衙門都判不了,參與的百姓太多。
  長孫昕也發現這個問題了,早上起來,看到好多人跑到帳篷那裏吃飯,說著李東主怎麽怎麽好。
  縣令、縣丞、三個主簿、兩個縣尉也帶著人過來吃飯。
  李家莊子考上的官員有三個,他們聽說了,長孫昕對東主不怎麽尊重,於是不搭理長孫昕。
  另外四個人,那是走門路過來的,有背景、有靠山,知道長孫昕是誰,皇後的妹夫。
  但那又如何?妳巡察吧,我不犯錯誤,妳敢構陷於我?
  換在遠的地方還可以,這是藍田縣,距離長安很近,信不信我們找人彈劾妳?
  “前幾日,我家的夫人還與王皇後說呢,說是過幾天邀皇後到這邊的湯池泡壹泡。”
  長孫昕走過來,對身邊的小妾大聲說。
  說給別人聽,告訴其他人,我是王皇後的妹夫。
  “皇後確實很好呢,可惜妾身只見過壹面,宮裏實在是太忙了,出來壹次不容易。”
  小妾懂得怎麽配合,趕緊跟著說,她其實見過王皇後,只是王皇後沒‘見’過她。
  她是妾,長孫昕的媳婦兒去看姐姐,會帶壹個丈夫的妾?
  長孫昕要不是在宮裏工作,他都看不到王皇後。
  在宮中看到的時候,沒資格上前說話,除非王皇後主動與他說話。
  王皇後的親哥哥管吃飯的事情,他管穿衣服和家具的事情,王皇後懷孕的吃飯都不吃宮裏的。
  只有喜兒來回奔波,帶天上人間的飯菜回去。
  不是王皇後不信任親哥哥,是王皇後覺得親哥哥也可能被人騙。
  兩個人壹唱壹和,其他人起身打招呼,給皇後壹個面子,哪怕皇後並不會來看。
  莊戶們無所謂,皇後親自過來,我們恭敬。
  至於妳?妳認識就認識唄,我家東主沒少給皇後打助攻。
  正月十五,我家東主可是專門表演節目幫皇後,陛下都給封官。
  當時是什麽來著?哦,太中大夫,現在是金紫光祿大夫。
  “今天早上都有什麽吃食啊?哎呀,壹早就這麽熱,想吃口涼的。”
  長孫昕坐在那裏,眼睛看天。
  醉仙居的夥計過來:“回長孫巡察使的話,幹的有油條、面包圈、油炸糕、包子、饅頭。
  稀的有二米粥、豆漿、豆腐腦、骨頭野菜湯。
  小菜是蔥油幹豆腐絲、蒜泥黃瓜、蒜茄子、涼拌西瓜皮。
  另外有煎蛋、百煮渾圓蛋和鹹鴨蛋、鹹鵝蛋。”
  “沒有湯餅,哦,沒有面條嗎?”長孫昕故意找事兒。
  以前的都是叫湯餅,現在大家按照李家莊子李東主的習慣改口。
  像什麽饅頭了、包子了、油條了、水煎包了、鍋貼了、米粉、涼粉、涼皮等等。
  李易按照他那邊的習慣給出稱呼,分得很細。
  像肉燕和餛飩,本來都是湯餅類的,李易非要分出來。
  什麽大小餛飩、雲吞、抄手,這些李易看來是壹樣的,就是餡料和湯料的問題。
  李易那個時候,調料都是齊的,就不存在太大的差別。
  不過肉燕李易單獨拿出來,肉燕的皮不是普通的麥子面。
  是用肉和糯米面打出來的,整體材料就變了。
  長孫昕覺得不能說出來具體的名字,趕不上潮流。
  然後大師傅親自給下個面條,還用小鍋給炒了醬。
  問:“要涼的炸醬面,還是熱的打鹵面?”
  “熱的不能是炸醬面嗎?”長孫昕非要找事兒。
  “能!”大師傅點頭。
  “我要涼的,今天壹早就熱。”長孫昕只是壹說,並不是真的想吃熱面。
  “我能用蘑菇換壹份大肉面嗎?”
  壹個十歲左右的小丫頭拉著壹個五六歲的男孩子在旁邊說。
  她挎了個小筐,筐裏裝著很多蘑菇。
  “我看看,呀,這麽好的蘑菇啊,還都不是有毒的。妳願意拿這麽多好蘑菇換大肉面?”
  大師傅親自過去,看看蘑菇,松口氣,沒有帶毒的,孩子安全。
  “嗯!我給弟弟吃,夠換壹碗不?”小丫頭看看弟弟,擡另壹只手擦下額頭上的汗。
  “我也不知道啊,小潭,妳來看看,這些蘑菇值多少錢。”
  大師傅壹臉為難的樣子,看向關小潭。
  關小潭小跑過來,低頭翻揀幾下:“三十錢,至少六碗大肉面。”
  “六碗。”大師傅順著話對小丫頭說。
  “那麽多麽?我爹娘都病了,就我帶弟弟,我買回去吃行嗎?”小丫頭高興,又糾結。
  聽到丫頭的話,關小潭壹皺眉,扭頭看向壹個商人。
  這人用最快的速度跑過來:“我看看,我看看,哎呀,這麽好的蘑菇,不如撲賣吧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