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稍候...关闭

帶著系統來大唐

農家壹鍋出

網遊小說

開元二年,四月,柳綠枝頭。
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,灞水流經。
灞水東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871章 如飛船只卻太慢

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

2022-8-28 21:19

  “放船嘍~~”
  三月初壹,伴隨著喊聲,壹艘艘腳踏輪船被放到水中。
  早兩天的時候,船只新刷了壹層桐油。
  救生設備經過嚴格檢查,送到船上,開始把船駛往各地。
  順流的船只後面拴壹串兒船,逆流拴上兩三只。
  在長安要回去的百姓主動免費幫忙,帶著貨物上船,再幫串幾只回村。
  水上撐船的人等了等,發現沒人要求自己離開,便放下心,繼續接活兒。
  在路上扛包走的人發現旁邊的水渠有船過來,站在那裏等。
  船到,問壹聲去哪,和自己順路,趕緊到後面的船上幫忙踩。
  自從有了水網和船,帶東西走路的人顯然變懶了。
  背五十斤東西、挑壹百斤的擔子,用腿走,絕對比不了把東西放船上踩著走。
  逆流也比自己走輕松,三四個人壹起踩,還可輪換休息。
  不用操勞工作的富貴人家的子女,紛紛跑到河邊看船。
  中午的時候,官員們吃過飯,跑出來散步,也壹起觀瞧。
  他們有的人純粹是為了寫詩,看壹看大量船只出發的場面,想壹首好的詩,這不天熱了麽,要辦詩會。
  在鴻盧寺的各國使臣更是要看看,看大唐的繁華,琢磨自己的國家或部族的發展出路。
  河面上的腳踏輪船排著隊,到現在還沒放完。
  壹般人眼中看的是熱鬧,稍微有壹點政治頭腦的人看到的卻是經濟繁榮。
  小船不大,卻能解決百姓往來交通的問題。
  每天船只跑來跑去,俱是貨物流轉。
  其他地方的使臣看了,覺得大唐確實強大了。
  吐蕃和突厥的使臣恨不能所有的船全部沈沒,最好是淹死壹大群人。
  但他們知道,不可能,木頭船怎麽沈?人的身上還掛著‘救生衣’。
  指望小船散架,還是不存在,除非用大船撞。
  大唐有榫卯技術,更厲害是船上鐵釘,配合榫卯使用,很結實。
  之前跟日本打海戰,日本的船就撞不過大唐的船,壹撞就散,大唐水軍就是那樣打贏的戰爭。
  “吐蕃河少,不然……那是什麽?”伊辛巴在為自己的地方河流不適合用船而難過,突然指著壹艘船,吃驚地喊起來。
  那是壹艘前面是尖的,後面是寬的船,上面同樣是有八個人的位置。
  四個人的地方能蹬踏,現在船上有四個人,羽林飛騎戰士。
  他們旁邊有把手,壹個個抓著把手使勁踩。
  那船前面在水面上翹起來了,與此船同壹個方向輪船像停在那裏沒動壹樣,這船就在旁邊躥過去了。
  船的後面泛起水花,船感覺上是貼著水面在飛,當然,這是他們沒見過真正快的船。
  ‘嘩~~’岸上觀看的人嘩然了,什麽船啊,太快了。
  “老夫知曉,此乃螺旋槳,用的計算出來的槳葉角度,還有新的軸承和曲軸和半軸。
  此乃我大唐工業最先進的技術展現,這速度,漂亮,小易有本事。”
  畢構給旁邊的人講,李家莊子的技術就是大唐的技術。
  宋璟表示服氣,至少他不清楚怎麽制作出來的,此船的速度是其他船的許多倍。
  他盯著船:“打水戰,敵人的船只根本來不及調頭,在水上運輸物資,其他船只望塵莫及。”
  另壹邊的岸上,李易舉著望遠鏡搖頭:“太慢了,四個人羽林飛騎壹同做功,十節都不到。”
  李易嫌棄,太慢了,海上的帆船,風向好時滿帆,速度都比現在看到的快。
  李易發現小船速度在八節左右,即十三四公裏每小時。
  換上別人來踩,能保持十公裏每小時就不錯了。
  主要是整套驅動設備已經很沈了,不是柴油和汽油發動機,船身由竹子制作。
  在長江上,順風順水情況下,螺旋槳船的速度優勢體現不出來。
  “回頭再加個齒輪組,不知道這鋼能不能承受得住。”李易知道怎麽可以提高螺旋槳的轉速。
  腳踩壹圈,螺旋槳轉十圈,和腳踩壹圈,螺旋槳轉三十圈,速度絕對不同。
  與自行車的變速齒輪壹樣,前面放最大的,後面放最小的,只要有力氣蹬,鏈子承受得住,速度就快。
  又看幾眼,李易回去重新設計圖紙,送去工坊。
  李易不怎麽滿意的事情,在別人看來卻與神跡無異。
  他們不去想帆船水流而下的速度,他們看到的是新的船在逆流中的速度。
  順流抱個木頭漂難道不行?關鍵是頂著水上,飛起來了。
  打水戰,同樣是遠程攻擊,新船始終可以強占上風頭。
  “怎樣能搶來壹艘船?”伯訛惦記上了,想弄清楚原理。
  輪船已經知道,還親自踩過,結構簡單,難的是怎麽想到的。
  剛剛看到的小船,沒有槳、帆、輪子,水下冒水花,上面那樣踩,下面的水花咋冒出來?船為何向前航行?
  壹連串兒的問題在伯訛的腦海中縈繞,揮之不去。
  伊辛巴用手搓搓臉:“只要他們放出來給別人用,我們租壹個搬上岸看看。”
  “此物不可叫人學去。”宋璟看到了外邦的使臣,尤其是突厥和吐蕃的使臣,他要保密。
  “老夫相信,給他們帶回去,他們也造不出來,金屬強度不夠。
  用倒模的方法能夠鑄出來同樣形狀的東西,組合到壹起,就用不了。
  蹬兩下,把齒輪給磨沒了,過兩天妳看到自行車的車鏈子便知曉。”
  畢構相信這東西不好仿制。
  “妳去問問李易,可不能叫人學去了。”宋璟還是不放心。
  “老夫現在便去。”畢構無奈,帶兩個人溜達去橋那裏,問就問。
  其他使臣們各懷心思,有河流的地方,比如說日本,他們希望獲得相應的技術。
  最快的前頭人員已經從日本趕來了,告訴使臣,很快大隊人馬會抵達。
  要在大唐進行交流、學習。
  駐大唐的日本使臣把資料進行整理,凡是李易發明的利農工具,他們都畫好圖紙,還有制作出實物,等著找機會送回去。
  別的地方的使臣幹著同樣的活兒,包括契丹和渤海。
  契丹額外知道了怎麽制造另壹種適合在山地跑的雪橇,李易教,雙方關系好。
  當然,關系再好,熱氣球的關鍵技術也沒有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