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461章 不信有問必有回
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
2022-8-28 21:19
“縣裏錢不夠,看那工程是否必須做,必須做的可向州府申請款項。”
李易不認為這屬於什麽問題,沒錢別幹啊。
轉過頭他又說:“吏部考核,應該以地方發展為主要指標,地方的商鋪要交稅。
收不上來稅,說明當地人沒錢,當地沒錢,想辦法讓他們有錢。
好比藍田縣,我過去買地采石頭,許多人就有錢了。
還有京兆府二十個縣,每縣我今年作示範,教他們種大棚。
明年有願意的,我出錢給他們買布、建暖道,甚至幫他們賣菜。
他們錢多,拿出來花,商鋪賺錢,交稅,稅多,地方縣裏留的錢多。
有本事他們讓百姓收入番倍,多收十萬緡的稅,我讓他們貪掉五萬緡。”
李易說出自己的目的,帶百姓過好日子,給朝廷賺錢,為先。
官員自己撈的事情,那以後再說。
畢構聽懂了,官員、百姓、商人壹起賺錢。
官員想辦法找李易這樣的過去花錢帶百姓賺錢,賺得多,撈得多,還能升官。
“長此以往,官員貪腐成性,再難治了。”畢構不認同。
“現在的官員不貪哈?”李易輕飄飄說出壹句。
畢構嘴動了動:“……”
翻譯過來就是:老鐵,紮心啦!
都是貪,壹個是百姓沒錢,硬從百姓身上刮錢貪。
壹個是帶著百姓賺錢,再貪更多。
哪壹種貪都不對,不過百姓更喜歡第二種。
緩了壹會兒,畢構終於能說出話了:“地方應怎般作?”
“我拿出來兩種紡車,大水力和多錠腳踏式。到各地去加工布,幹農活的百姓有時間上工。”
李易舉例子,他發現唐朝的新發明太少了,不如宋朝。
等到了明朝的時候更厲害,壹項項新技術,層出不窮。
“另外我還有新的造紙技術、煤炭應用技術,包括煉焦,對冶鐵方面有推動。
鐵多了,就可以制作更多的新工具。
今天多織布,明天多養殖,改進車軸多運輸,燒水泥修路蓋房子快。
全需要人手,人幹活便賺錢,大唐百姓才有好日子過。”
李易給畢構講,他發現很多人咋跟不上思路呢,這些在他那邊幾乎都懂。
“賺錢的主意和技術,哪有那麽好想的。不然妳現在馬上拿出來壹個賺錢的辦法,不然我不信。”
畢構對著李易大聲說,壹副妳也就是之前琢磨好長時間才琢磨出來壹個的架勢。
他昨天聽說跟李易說話,講究的是有問必有答,習慣為隨問隨答。
他不信,這還是人嗎?十七歲的少年,妳打娘胎裏開始學,妳又能學多少?
壹目十行、過目不忘的人又不是沒有,他們也做不到此般程度。
他決定采取激將的方法,剛才問的那些不算,估計是李易早就想好了,必須問新的。
“呵呵呵……”李易笑起來。
“小易,看,我說對了吧。”畢構再激壹下。
“老畢,妳家住在懷貞坊是吧?”李易笑幾聲停下,問畢構的家。
“不錯,離朱雀大街就隔了壹個坊,熱鬧,我那還有亭子和壹個小樹林。”
畢構說到家,驕傲了,有錢。
“好,不少錢啊,我就比較窮,只能住城外。”李易佩服壹下。
畢構:“……”
他這次是:老心,紮鐵啦!
“老畢,妳說壹個給什麽年齡人用的東西,我就給妳壹個辦法能賺錢。”李易笑著對畢構說。
“當真?”畢構瞬間來了精神,這個厲害呀,現說,可以選?
“我要年歲大的……”畢構想到壹個。
“好,就年歲大的人用的東西,我有壹種運動不激烈的遊戲,叫門球,我畫個圖紙,讓做出來,專門賣……”
李易不等對方說完,接過話。
“我沒說完呢,我說我要年歲大的沒用,我要妙齡女子像跳舞那樣……”畢構臨時改口。
“沒問題,我有呼拉圈,可簡單了,我畫個圖,那去賣,大批量制作,比自己做了還省錢,我現在就……”
李易再次搶答,有東西,不是事兒。
“我沒說完呢,我說跳舞那樣的也沒用。”畢構又壹次改口。
“我明白了,老畢妳說。”李易悟了,再說壹個自己絕對不打斷。
“我想要個小孩子玩的東西,要能讓孩子喜歡,最好是可以畫漂亮的畫。”
畢構增加難度,要求更具體。
“確定了?還改不?”李易問,他等著,萬壹對方再加壹個‘沒用’,對吧?
“呃~~~這個……妳先說有沒有。”畢構盯著李易的眼睛。
李易眼中閃過壹絲慌亂的神色又立即恢復:“有啊,確定要這個嗎?”
“要!”畢構笑了。
“行,咱倆去書房,這裏是醫院。”李易答應,伸手示意。
進到書房,李易先給畢構泡上茶,他自己取了紙筆、量角器、直角尺、圓規,在那畫了起來。
他畫的是大圈、小圈,圈外面有齒輪、圈裏面也有齒輪、小圈中還有其他鏤空的地方。
畢構端著茶碗在旁看,不明白李易畫的東西有什麽用。
等李易畫完第十個,他停筆。
“老畢,我這套東西叫兒童萬花尺,可以畫出來許多圖案。
即使不會畫畫的孩子,用這個東西畫,也會發現自己畫得很漂亮。
用片制作,我現在讓人送到工坊,等中午妳吃完了飯,帶回坊中賣。
我給妳提供紅藍鉛筆,家中有報紙的在背面就能畫。
壹套賣五錢,妳賣完了再給我錢,壹套給我四錢,妳賺壹錢。
我給妳壹百套,妳看看壹天能賣掉多少,最好找有錢的人家賣。”
李易介紹他畫的東西,給出價格。
“我賣十錢呢?”畢構不信這東西有人買。
“妳賣壹百錢,能賣出去是妳的本事。”李易信,畢構親自去找人賣,別人壹緡也要買。
“小易,看看妳那曲水流觴之地。”
畢構見李易要讓別人送出圖,正好無事,等吃中午飯,不如見識壹下風景。
“也好,那我就親自帶過去。”李易從善如流。
二人出來,李易帶畢構去工坊,不怕泄密。
把圖紙給莊戶工匠,李易又與畢構去那個專門的花園。
花園中有沒上課的學子們在此處找個地方讀書,他們要考明年的科舉。
李易改變不了科舉的考試內容,只能靠學子們自己努力背。
畢構再次被嚇到,這地方不但有山有水有林,還有亭臺,可謂是壹步壹景。
“如此好的地方,晚上挑燈飲酒不錯。”畢構稱贊。
“有蚊子,叮壹身包。”李易壹句話把氛圍給弄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