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著系統來大唐

農家壹鍋出

網遊小說

開元二年,四月,柳綠枝頭。
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,灞水流經。
灞水東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636章 肉串包子這般做

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

2022-8-28 21:19

  “鵝~~”“呃!”“對,很好,鵝~~”“呃?”
  四個人上岸,李易指著鵝船教小家夥說話,小家夥很認真地跟著念。
  他小手指著鵝,還要上去玩兒。
  “吃飯了。”李易做吃飯的動作。
  小家夥吧嗒吧嗒嘴兒,口水流下來,開始糾結。
  “吃完了再玩啊。”李易又說。
  不曉得小家夥聽懂沒,反正他不再要求上去了。
  吃飯的時候,王皇後把兒子的小手洗了又洗,溫的飯菜專門給孩子提供。
  放在盤子中,肉丁、蔬菜丁、大拇指甲那麽大的小蛋糕。
  盤子放在孩子的面前,孩子自己坐在特殊的周圍帶保護圈的椅子上。
  小家夥伸手抓食物,自己往嘴裏塞,喝湯的時候才由大人餵。
  桌子上鋪著大餐巾,小家夥的衣服前面也是大餐巾。
  他抓著吃,倒處蹭他那個小手,隨便,蹭到哪都是幹凈的。
  “加了輪子的船,逆流行舟,比之纖夫拉纖可快?”
  李隆基看看兒子吃飯的樣子,忍著笑,跟李易說正事。
  “纖夫走不了多快,黃河湍流與大江湍流處,纖夫在岸上摸石頭爬,巖壁上專有棧道供纖夫用。”
  李易說出纖夫的速度,纖夫只能是讓船可以前進,速度不用想。
  “能裝兩個輪子,亦可裝更多輪子?”李隆基懂原理了。
  “正是,人力腳踏,可循環不止,腳力高過臂力,往來調頭方便,甚至能前進後退,靠岸更易。”
  李易介紹輪船的優點。
  航空母艦壹樣是輪子帶動,不過那個輪子形狀不同了。
  “我帶壹個走。”李隆基要拿到宮裏去。
  大明宮玄武門那裏有太液池,還有河流穿芳林苑的景曜門。
  用別的船,皆不如腳踏的容易。
  “我與畢尚書說,拿出錢來修水網,京兆府通到各村,種棉花就不缺水了,同時利於船只往來。”
  李易又提壹下水利工程。
  其實別的地方有的也缺水,灌溉用水,自己引壹條小河很不容易。
  有利用山水的,還有雨水積的池塘水。
  那樣種的作物則不同,誰都願意在水多的地方種田。
  整個京兆府要修水網,花費巨大,當初朝廷沒錢。
  陸續收商稅,今年的戶部商稅可以超過去年的租調。
  桃紅盯著小家夥吃,看那點食物吃完了,去烤箱裏拿出來烤好的雞肉串。
  她用筷子把小串上的肉放到壹個盤子中晾著,準備給小家夥吃。
  “叔叔,妳莊子上的肉串看著大小壹樣,穿起來不容易吧?”
  王皇後看到壹把雞肉串兒,發現秘密了。
  李易示意太監,葛巖跑出去,不長時間拿回來壹套東西,其中有肉。
  他在旁邊的桌子上把肉先切成壹寸後的大肉片,再裝進壹個旁邊有豎格子的盒子中。
  肥肉、瘦肉間隔著碼放好,蓋上蓋子。
  再拿起壹捆竹簽子順著上面的孔插進去,刀在豎的格子位置切,切壹個面,換壹個面再切。
  切完,打開盒子,壹個個肉串就出現了。
  “自己家吃壹點,用不上這工具,洗工具還費時間呢,若是多,用著省時省力。”
  李易對兩個人說這種穿串兒的神器適合大批量制作肉串兒。
  李隆基在剎那間想起李家莊子供應三萬人的肉串兒事件,原來這麽穿的。
  “包子呢?”李隆基又想到了包子,李家莊子同樣供應快速。
  “給棉花脫籽的那種東西,用來壓面皮,壓完面皮用那麽大的竹筒壹摞壹摞按,壹按壹摞包子圓皮。”
  李易比劃著按壓的動作說。
  “包的時候,有個多重折疊竹片的卡槽,旁邊有個壓桿,壹壓,竹片合攏、封口,壹個包子出來。”
  李易又說怎麽給包那個包子,就是包子機包的壹下變人工。
  “餡呢?”王皇後想到包的過程,不知道餡怎麽放進去。
  “人工放,有傳送帶,前壹個人只管在壓的盒子上放面片,第二個用匙子舀壹匙子餡,第三個人壓。
  包子出來,另壹個傳送帶把空的盒子在轉到第壹個人的手邊,三個人,壹刻鐘包二百二十到二百五十個。
  關鍵是連續包,不那麽累,手指頭不疼。”
  李易把這個秘密也說出來,不然莊子怎麽可能提供三萬多人的包子?
  莊戶為什麽比別的人工值錢?就因為莊戶告訴他們什麽,他們會很快理解,並執行。
  有的還會在工作中發現問題,加以改進。
  “原來如此。”李隆基笑著搖頭。
  他以為李家莊戶幹活快呢,居然是壹直在使用先進的技術。
  旁邊的小家夥不吃了,伸著小手等。
  宮女過來給洗手,小家夥的小手使勁拍盆裏的水,拍壹拍,看壹看手,又伸過去等。
  他拍水是為了自己洗手,顯然效果太差。
  等手擦幹凈,他坐在那裏看別人,看壹會兒眼睛閉上,腦袋向下壹點壹點的。
  抱著放到嬰兒車上,他自己睡了。
  “只要有足夠多的輪船,從其他地方運送物資到長安、蜀地,時間成本與人工成本全會降低。”
  李易說著放下筷子,他也吃完了。
  李隆基把最後壹口菜吃掉:“其他船只能不能改裝?”
  “有改裝的時間,不如新造,許多造船的地方有現成的好木頭,技術不是很難。”
  李易不贊同改裝現有的船,太麻煩,改來改去的,新船都造好了。
  李隆基聽明白了:“新的輪船技術,妳要拿出來?”
  “根本保密不了,鵝船別人看了,造船的工匠立即會做,鵝船不應該有那個上半身,重心太高。”
  李易用手作了壹個船翻的手勢。
  鵝船制作成鵝的樣子是為了好看,上面高,風壹大,受力面積也大,晃動明顯。
  想讓它跟穩定,把上面去掉,或者是為了防雨水,制作成可拆卸的棚。
  遇到下雨還要出行,把棚裝上,周圍的防水簾子垂下。
  “別人學去了,對大唐威脅大不大?”李隆基問。
  問完他自己笑了:“呵呵,不大,大唐才最需要。”
  他想明白了,其他地方又沒有長江和黃河,天竺那裏有沒有船的,對大唐暫時無所謂。
  “易弟,此船放到江南壹樣好用。”李隆基想到了蘇州、揚州、杭州等地方。
  “他們會拿來給遊玩的人用,自己生活不會,他們瞧不起這種船,除非打水戰。”
  李易搖搖頭,人家江南水鄉,用別的船速度更快,都是小船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