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稍候...关闭

帶著系統來大唐

農家壹鍋出

網遊小說

開元二年,四月,柳綠枝頭。
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,灞水流經。
灞水東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671章 幹旱連續能多賺

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

2022-8-28 21:19

  “看,我又從小易那裏拿回來好東西了。”
  畢構讓跟班扛著兩個竹子制作的百葉窗,沒回自己的戶部,直接跑到政事堂。
  政事堂魏知古在,他以前不願意來。
  當過宰相的他,壹回政事堂心情便不好,看到姚崇更難受。
  現在習慣了,來就來唄,反正妳姚崇說話沒有外面那位管用。
  妳把我弄下去了,妳自己就大權獨攬了?
  魏知古過來要錢,他知道李易買了華州和同州的地。
  既然那裏需要水,建水網吧。
  工部負責,朝廷出錢,還能帶動當地的經濟。
  畢構壹進來,大家看他,看兩個跟班各扛著的東西。
  “隆擇來了?”魏知古很熱情,他需要錢來鋪水網,順便把兩個附近州的庸和調給取消。
  他看出來李易的打算了,決定幫忙。
  京兆府取消了庸調,並沒有減少收入,百姓們會找適合自己的活幹。
  朝廷在京兆府的整體收入因收稅的原因提升了,這是壹種特殊的經濟模式。
  魏知古承認自己無法壹下子研究明白,他更承認李易不會坑大唐。
  畢構警惕了,為什麽稱呼自己的字?妳魏知古到政事堂作甚來了?
  “啊。”畢構不冷不熱地回壹個字。
  “隆擇,我有個想法。”魏知古才不在乎畢構的態度呢,辦正事重要。
  “不要跟我說,我倆都是尚書。”畢構拒絕聽。
  “好,我去找李易說。”魏知古扭頭,不想搭理畢構。
  “知古啊,說說,只要戶部能幫忙的定然要幫。”畢構妥協了。
  不能叫魏知古去找李易,李易搞事全是大事。
  “回頭我去戶部找妳。”魏知古滿意了。
  “小易琢磨出來壹個百葉窗,給諸位瞧瞧。”畢構開始介紹窗戶。
  掛起來,拉繩子,調整角度。
  “可以遮陽,還能透風,白天沒蚊子,把外面的紗窗拿下來,即便坐在窗戶口,辦公也不是那麽熱。”
  畢構演示幾遍,說出優點。
  “小易心思確實巧。”盧懷慎還是習慣性誇李易,他知道東西出來,自己家很快會裝上。
  他有股份在,棉花糖壹直賣著,別人學去了,天上人間棉花糖仍舊有收入。
  更厲害的是,天上人間跟他說了,有新產品要用他的分紅重新投資,還是有股份。
  “是奢侈品?”張說故意提到這個詞。
  “不是。”畢構瞬間失落,找個位置坐下,張說親自給他倒茶。
  “隆擇,李易怎想起給妳此物?”姚崇想問緣由。
  “他莊子的逃戶,不,叫外來務工者,給他幹完了活兒,他重新安排,男的去造水泥,女的負責制作百葉窗。”
  畢構總想說那些人是逃戶,逃戶不僅僅是貶義,還是有罪的。
  李易不那麽稱呼,叫外來務工者,即便如此,李易還想改稱呼。
  他反感什麽‘農民工’這樣的詞,建築工人就建築工人,怎麽就非得和‘農民工’這個特殊的帶有歧視性的詞匯重合。
  有的建築工人不是農村戶口。
  外來務工者李易壹樣不怎麽喜歡,他想稱呼那些人為流動自由從業人員。
  普查的時候,統計局都不會說農民工,而是常駐人口和流動人口。
  姚崇未理會稱呼問題,他自己親自操作壹下百葉窗。
  “好用,李易又給他們找到了新工作。李易說叫就業機會,東西應該不貴,好學。”
  姚崇從沒放棄學習,李易的新詞匯和操作手法,他在了解。
  沒有田地的人,李易安排的是壹種長期工作,指大規模。
  有田地的人,李易通過李家莊子收購東西,給找短期的活兒。
  給好多萬人找事情做,同時李家莊子還能因此而賺錢,這才是最厲害的地方。
  姚崇總是想,如果大唐每個州府有壹個李易壹樣的人,吐蕃早給打沒了。
  還有契丹、渤海、突厥、大食,全是大唐的。
  西南蠻是大唐的百姓,不會出意外。
  “諸位可是想要?老夫找工盟學著做。”畢構決定大方壹次,給大家買百葉窗。
  “過兩天李易就給了。”張說不著急,他習慣了,李家莊子有好東西,李易會給送壹份。
  “李易買了大片的地,終於消停了,制作百葉窗,很好,希望每隔幾天,李易拿出來個小東西。”
  盧懷慎算是祈禱了,李易只要不停地往外放東西,就沒有大問題。
  最可怕的是李易長時間沒動靜,等他有動靜了,大家措手不及呀。
  畢構收起東西離開,魏知古跟上去,討論在京兆府周圍的地區布置水網的問題。
  時間進入七月,在李易的日歷上,今年農歷七月壹日的時候,陽歷是七月二十八。
  天就是不下雨,田地多的人家雇傭人幫忙壓水。
  大水網還沒修好,百姓把井周圍的小水溝給修完善了。
  孩子們不知道大人的愁,幫忙壓井的時候還覺得很有意思。
  尤其是沒上學堂的孩子,晚上願意跟大人在壹起到井邊玩耍。
  工盟的鉆井隊伍從未停過,現在沒有工部給錢。
  工盟自願幫百姓鉆井,百姓們幫忙。
  “易弟,今年旱得厲害。”李隆基嫌興慶宮不舒服,王皇後帶孩子睡覺了,他找個其他女人那啥壹次。
  然後沒在那裏睡覺,跑到李家莊子。
  天不僅僅是熱,晚上熱的話還可以有冰降溫,關鍵是悶。
  “明年也是。”李易遞上壹個冰棍。
  莊子上現在流行吃冰棍,刨冰不吃了,太費勁。
  “先吃兩天這個,等我把設備制作出來,咱們吃雪糕,需要打泡。”
  李易穿純棉的背心和大褲頭,坐在院子的人工水池邊上。
  他不想吹空調,又不願意讓人幫他吹風。
  其實他可以弄個風扇,他有電。
  他知道明年還是旱,繼續歉收,歷史上的李隆基呆在洛陽沒回來。
  歷史上是吐蕃在松州打敗仗,突厥的默啜死,突厥內亂,許多部族依附大唐。
  然後大唐的關中地區連續兩年歉收,好不容易壹次國際形勢,就因為這個給耽誤了。
  看資料就會發現,大唐真不容易,老天爺都不幫忙。
  李隆基咬著冰棍,眉心皺成個川字。
  他不知道歷史,他只需要相信自己的易弟。
  易弟說明年還旱,保證旱。
  不然易弟為什麽要建水網?還有鉆那麽多的井。
  今年用水井勉強維持,明年用水網解決。
  每當有天災人禍,易弟都是提前布局。
  “易弟,妳要賣百葉窗,不是很賺的那種買賣?”
  李隆基不聊那種玄的事情,他說正常的東西。
  “賺啊,老畢總想跟我弄錢,我才不會讓他開心。”李易笑了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