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著系統來大唐

農家壹鍋出

網遊小說

開元二年,四月,柳綠枝頭。
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,灞水流經。
灞水東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877章 先賠後賺同模式

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

2022-8-28 21:19

  “小易,妳看,我等又補充了壹些細節,妳瞧著哪裏不對。還有郵票,妳把人工成本算進去。”
  與滿血狀態去早朝的李隆基再次擦身而過來到莊子的畢構,跟李易求教。
  此刻他的樣子和昨天晚上截然不同,主動幫李易莊子撈錢。
  他遞壹摞紙,整理好的辦法。
  李易隨便翻翻,盯上了要求帶戶籍和公驗的上面。
  “老畢呀,驛站需要戶籍,豈不是要餓死逃戶?
  我還要用報紙送到各州府招工,讓他們到京兆府來工作。
  人來即可,給安排住的地方,還有工作。
  前兩個月不要求立即給房租,等幹活賺了錢再補上。
  房子便宜,叫廉租房,妳不是眼饞我買下的地麽?
  趕緊在周圍壹起蓋房子,天暖和了,總歸能收回蓋房子的成本。
  廁所和排水渠壹定要完善,不能變成和以前壹樣的破棚子。”
  李易提起他當初買地的事情,畢構還覺得自己賺了呢,免兩年的稅。
  結果那裏現在倉庫和民宅都發展起來,還有了商鋪、夜市、小吃攤子。
  然後李易收費,他找人處理衛生,還有晚上的柴油燈,以及免費的湯。
  扣除這兩個費用,每天都有賺,倉庫租賃也賺。
  等到夏天,跟畢構租地的錢就回來了,以後壹直是收入,壹直到兩年後才給戶部稅。
  “休要再提,回去老夫便安排人蓋房子,其他照著妳的地方來。”
  畢構整個人都不好了,吃虧,怎麽總是會吃虧。
  李易點下頭,表示我不氣妳了:“要蓋樓房,建公廁,增加巡邏人員,晚上有幾盞照明的柴油燈。”
  “還有嗎?”畢構看宮女太監們,宮女太監們在記。
  李易自己嘟囔著什麽事情,或者大臣過來說的話,全要記,包括李隆基說的壹些內容。
  不過這些東西暫時不進起居錄,以後需要進的話再安排。
  “還有各縣的地安排好了沒?我大哥都建上倉庫了,在縣城也要蓋樓房安置外來人員。
  京兆府的發展是全面性的,不能單獨發展長安,長安的工作機會有限。
  外來人口增加,戶部才能多收入,他們會消費,日常用品有缺口,商人送東西過來,妳收稅。”
  李易沒說商鋪按照銷售額來交稅,控制不住。
  商鋪是看大小面積和規模、經營品種,收固定稅。
  “既然如此,驛站不給百姓提供免費的東西?或者只給提供免費開水?燒開水也需要錢。”
  畢構開始為難,他想讓其他地方的百姓獲得壹些幫助。
  趕路的時候最怕沒有水喝、沒有休息的地方,吃的會攜帶。
  萬壹有的吃的也沒有,需要壹路討飯呢?
  “這個吧,其實每壹個驛站所處的位置,是否是交通要道,周圍的人口,本身消耗多少東西有個浮動範圍。
  與其他的地方作比較,再制作成圖表,就會看出來。
  妳比如壹處驛站往來的信少、東西也少、周圍人口少。
  它的消耗能趕上其他更繁榮的驛站,本身就是問題。”
  李易從概率上來講,數據擺著呢。
  “萬壹當地百姓窮,天天去驛站拿面包和水,還有的甚至住在驛站,自然就多。”
  畢構找出來另壹個解釋,像李家莊子的免費湯。
  許多百姓天天來喝,喝壹碗再走,當成日常的壹項重要活動,喝湯的時候還有種神聖感。
  貧窮的地方,驛站放在縣裏或村裏,百姓就天天去拿。
  哪怕是三分之壹個黑面包,壹天拿壹次,總夠壹個人果腹。
  告訴他們說喝開水好,不生病,他們每天去喝開水。
  縣城中自然是乞討的人,即便是進了縣裏的悲田坊,他們額外能拿到面包,為什麽不拿?
  “村子裏和縣裏的本地人驛站不知道?拿壹次可以,天天拿的話記不住?
  拿多了的不給,除非是買郵票,買壹錢的郵票,給壹個面包,面包本身成本就超過壹錢了。”
  李易不認為驛站的人看不出來,偶爾要壹次,當朝廷補貼了,每天壹次占便宜,不提供。
  畢構點下頭:“倒是能行,只是買壹錢的郵票給壹錢多的面包,還是賠。”
  “買了郵票他們留著?當然要用,原來不想寫信的,這次可以寫個信。
  妳比如兩個村子有相互嫁娶的人家,不識字,買面包後,發現這個郵票還能幫著送東西。
  他們會說出來,讓驛站的人記下,然後把東西送回娘家,或給親家。
  要求驛站的人幫忙寫信,額外加錢,送包裹不用。
  等往來多了,再買壹錢的郵票就只給三分之壹的面包。
  或者是買夠十錢的郵票,給壹塊面包。這時……”
  “這時他們習慣了,發現花壹點錢就能把東西給送到地方,比自己去方便,還不耽誤自己幹活。”
  畢構接過李易的話,順著說。
  “對,還能加深雙方往來,親情有時需要維護。抓幾條魚,制作成了魚幹,給娘家送回去。”
  李易舉例子,郵寄多方便啊。
  兩個地方的人相隔六十裏,壹天都趕不到地方。
  送壹點東西要浪費四天時間,地不種了?家裏的活兒不幹了?
  給驛站,六十裏,貼上郵票,兩錢,驛站收好幾家的東西,溜達著送壹次。
  順便再從上壹個驛站把別處送這個村子的貨給帶回來,如此大家會逐漸接受。
  等報紙普及過去,拼音普及開,寫的時候照著報紙上的字畫,寫壹封信,發現壹分錢就能送到那邊的村子。
  加上紙和信封,不到壹錢,送去吧,讓妳們看看我也有學問了。
  驛站等著,等湊夠幾十封,壹起送,反正妳也沒要求加急。
  或者送包裹的時候把信也帶上,這東西分量輕。
  “老夫明白了,先投錢,看上去賠了,等後來再賺。
  跟妳的報紙壹樣,最初每天賠錢。到如今……妳也不交稅。”
  畢構說著想到報紙沒有稅的事情,現在報紙好多廣告,大家還願意看廣告。
  看看有什麽便宜的東西了,誰收什麽了。
  報紙的背面又能用來寫字,寫信也行。
  把有廣告的報紙裁了糊信封,再用報紙寫信,裝進去郵寄走。
  “報紙壹直在教化民生,朝廷政令也通過報紙傳達,我還沒管妳要補貼呢。”
  李易堅決不給報紙的稅,他研究新的油墨和紙,指望報紙的利潤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