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04章 風水帝宮退壹位
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
2022-8-28 21:22
遊艇嗖嗖嗖跑了,去運胡椒與香蕉。
瓊州的山很多,島上的方位是偏的,壹般情況下,看太陽趕路,走著走著太陽的位置就變了。
以前胡椒壹律進口,價格高昂。
莫說大唐,即便宋朝的時候,能夠儲備壹大箱子胡椒,便相當於壹箱子錢。
過了宋朝和元朝,到了明朝,胡椒還是那麽貴。
他們不願意在海南島種,總覺得海南島是發配官員的地方。
想讓哪個官員死,就不停地讓其換地方,人家趕路的時候壹到旨意下來,立即又換。
壹個是精神壓力,壹個是水土不服,百分之九十五個官員就在這個過程中死去。
大唐目前不隨便流放官員了,尤其是瓊州,瓊州種了好多東西。
包括廣州、陸州等等兩廣能夠種植熱帶作物的地方。
就是雲南沒安排,那裏鐵礦都不采,暫時先不管,以後再占。
李隆基拿到了父母的表態,老爹老娘的想法很簡單。
長安、洛陽,隨便,或者換個地方。
但咱們有要求,小易得在。
只要有小易,願意去何處便是何處,沒小易不行,除非三郎妳想讓我們死。
李隆基哪敢啊!李旦死,他無所謂的,他當初跟這個爹其實是鬥爭。
豆盧貴妃不行,他小時候是豆盧貴妃給養大的,壹直護著他。
宗室在,即便不在乎宗室,兄弟們呢?
兄弟們也不在乎,易弟女婿呢?
今天妳能舍棄曾經把妳養大護著妳的娘親,明天妳還有什麽不可舍棄?
其他人生氣妳也沒辦法,易弟怒了,後果……
整個大唐就沒有壹個人能夠承受易弟的怒火,不,是整個天下。
李隆基政治智慧絲毫不缺,明明能過好日子,為何非要搞事情?
故此今天中午李隆基找到李易。
李易在準備煮玉米,帶外面的包葉壹起煮,大棚的。
現在的甜,李易不怎麽愛吃,他願意吃老壹點的,嚼著口感好,太嫩的塞牙。
他那時家中有種玉米的,都是選老的吃,嫩的太水,不種玉米的人買煮玉米的時候才選嫩的。
“易弟,這苞米烤著吃不好?”李隆基聞到煮玉米的香味了。
“再過半個月才行,現在就是找上面不好留種抽穗早的掰下來,不怕塞牙,吃著甜。”
李易在用大鍋制作小土豆,放鹽水,最後上面壹層鹽霜。
大棚的土豆,太小了的不能種,吃掉。
“大家都說,長安居,次之,洛陽守,當重。”
李隆基看小土豆,饞了,這個才好吃呢。
李易楞神,過了足足壹分鐘,才出聲:“幽州,那裏其實最適合建都。”
李易說北京,他終於明白為什麽自己那時的首都選那個位置。
壹個是頂著北方民族,壹個是離海近,壹個是風水上的龍眼,據說渤海灣其實是龍口。
看直轄市就知道,都不是隨便選的。
迷信不迷信的,看看政府蓋樓的時候,算不算風水?
問問壹些官員吃飯選七樓而不是八樓,是不是七上八下?
問問壹些人即便有坐北朝南之位,北面有街道也不坐?叫背道而馳。
看丁子路口的酒店、高爾夫球場等旅遊項目,有幾個不立泰山石敢當的?
壹邊告訴百姓不應該信,壹邊自己信得深沈啊!
包括中‘難’海,上面叫密雲,敢改個名字不?
地方是算出來的,其實作用在於防洪和灌溉,後來變成飲用水。
李易就發現,這個地理位置太好了,正好扼制渤海國和新羅。
不用遷都,再弄個都,長安是都,洛陽是都,那裏加壹個,咱們沒事的時候各處溜達唄!
我在那裏弄個更大的李家莊子,順便把故宮給妳們修出來。
我就在旁邊,妳們願意在故宮或中難海位置辦公就在那裏,不願意,妳們繼續在我莊子裏。
後面的水庫也挖,還叫密雲,密州的密、雲州的雲。
“三哥,幽州離海近,但別人想直接打又無法直接打到,龍興之地,真的。”
李易勸李隆基,咱們到那邊蓋房子吧,我出錢,故宮我知道怎麽修,我有圖紙。
“幽州?”李隆基壹時間沒跟上節奏,跨度太大了。
“看渤海灣,猶如龍口,吞吐之地,得幽州者得天下。”李易忽悠。
“善!”李隆基壹想地圖,感覺沒毛病。
隨即又搖頭:“不不不,哪個地方不都不能得天下,得易弟者得天下,易弟妳說是,便是。”
李隆基發現自己差壹點被帶偏了,哪裏能得天下要看易弟。
欽天監找地方都不行,泰山封禪,欽天監怎麽不說何時刮風下雨出彩虹?
易弟前兩天刮風下雨都說了,然後自己問雨什麽時候停,易弟說問壹問。
“三哥,別這樣,我只是提議。”
李易看老丈人的眼神,感到害怕。
“幽州種田方便?”李隆基考慮到耕作的問題。
“往南和往北,都是壹片平原。南可種植,北能牧馬。”
李易這個時候底氣足,幽雲之地,加上燕州,幽雲、幽燕、燕雲,都是那壹片區域。
“修鐵路過去?東西向的鐵路?不是之後運河貫通的鐵路?”
李隆基考慮運輸問題了,他的思維模式不簡單。
“修,到益州咱們也要努力修,那裏很重要。”
李易也轉換,成都,壹樣關鍵。
這就有個問題,就是中華都城遵循壹個規律。
在重慶建都,而不是成都,在北京建督,而不是天津,在南京建都,而不是上海。
仔細壹看就明白,不是成都、天津、上海不重要。
而是都城不可以頂在最前線,而最前線的位置要發展。
曾經東北遼寧的撫順也是特殊行政等級,沈陽的盛京躲在後面。
聽搞風水的人說,中華這個土地的山脈與河流走勢不是地圖上的雞或豬,而是盤龍。
黃河改道,就有可能影響氣運,人為改不好,改完了亡國。
“我是不是想差了?亂七八糟的,我應該繼續鉆研社會政治經濟學,不是神學。”
李易想著,自己都糾結了,他知道為什麽,他接受的教育影響了他。
反正在幽州建個都不會錯,渤海加上新羅,需要有個地方就近支援。
到時候也弄出來北中南三個海,北海冬天不知道滑冰的時候人是否也那麽多。
都城要不要修出來四、九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