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著系統來大唐

農家壹鍋出

網遊小說

開元二年,四月,柳綠枝頭。
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,灞水流經。
灞水東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2612章 回程留守技術先

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

2022-8-28 21:22

  十月十五的晚上月亮是圓的,船隊駛離李易時大島的班伯裏港,朝著巽他海峽的方向前進。
  眾人要趕在新年前回到洛陽,按照航速推算,時間足夠。
  所有被找到的當地土著壹律進入船隊,羽林飛騎和大唐海軍留下部分人在這裏建設。
  給他們留下船只、飛艇和兩個小機器人,東西各壹個。
  他們還要負責在本地的夏季建設東邊的兩個大島和周圍的小島,效率不追求,安全第壹。
  待東北季風吹起,即大唐過年之前,公歷壹月份,農歷臘月,會有從大唐過來的船隊為他們補給。
  主要補給食物、藥品、柴油。
  耕地需要柴油,小機器人充電更需要。
  進叢林、草原等容易受到暗算的環境時擡小機器人能幫他們提前知道情況。
  按照計劃,前期到的補給物資攜帶人員留下捕撈海產品,幫著建設。
  東北季風末期過來的補給隊伍抵達後,前期的所有人在西南季風吹起時離開。
  大唐要開始擴張,船隊最遠到非洲和美洲,去美洲的路上慢點走,走差不多立即回家,新的船隊再去。
  在路上可以多修建海港與燈塔,將來留下人員駐守,其他人想去美洲……不行。
  等大唐徹底占下,成為大唐的領土,別人想去的話,停靠要交錢,交不起錢不準停,交大唐開元通寶紙幣。
  “風呢?西南季風呢?”
  海面上風亂吹,絲毫不規律,宋璟想著回去輕松,結果來時鬧心的風沒了。
  “吹累了,不願意吹,兩個季風並非半年換壹次,有空白期。”
  李易看著東邊的月亮烤肉串兒,晚上九點多,當地熱,大家不想早早休息。
  為了這頓燒烤,晚飯都沒吃,有人餓了壹把幹果。
  李易在烤魷魚爪、魷魚嘴兒、魷魚脖,其他魷魚身上的部位不烤,壹律留在港口讓人曬成幹當儲備。
  為了節省調料,烤的時候只刷壹點油,其他的蘸料分為幹料和濕料放碗中,誰想吃誰自己往盤子裏舀。
  提前吃晚飯又睡夠的孩子們給自己舀番茄醬和胡椒醬,大點的孩子也弄點蒜蓉辣醬。
  土著酋長們帶著孩子和重要人物在遊輪上,其他人分到別的帆船上。
  土著遺民又增加了兩個部落的三千多人,後來由在島子西南地方找到的。
  估計島子上還有,需要看運氣,島子面積過大,七百六十多萬平方公裏,哪是那麽好相遇的。
  在大唐泉州登陸,甘肅有人,咋去找?
  “在外駐守建設的人苦啊!”姚崇想兒子了,兒子沒來,孫子和孫女跟隊伍走。
  他大兒子沒死,又給他生了個孫女,三歲,他帶在身邊親自教導。
  其實沒啥可教的,三歲就是玩耍,讓背東西也記不住,除非總要重復考校。
  他想兒子的時候考慮留下的人,萬裏之遙。
  “回頭讓他們通過下機器人說話,錄制下來裝平板電腦裏送到各地方給他們的家人看。”
  李易給個辦法,壹年時間不到,何必矯情?
  又有電報在,尤其是小機器人,不受信號傳遞影響。
  當初他國家曾經守島的人可沒有這個待遇,缺少淡水,需要在島子上自己種菜、養豬。
  過壹段時間才會有壹艘補給船過去,海浪壹大,或者遇到暴風雨的天氣,就跟大自然抗爭。
  大唐不守那等島子,小島扔那扔著,專門找大的開發,或者別人的地方給弄出來壹塊變成自己的,買就行。
  後來容易,國家富裕了,罐頭隨便吃,包括蔬菜的,還有水果,建冷庫,不用擔心船不夠用。
  盧懷慎咽下壹個魷魚嘴:“咱們回去之前,大唐後續的船隊就要出發,物資協調好了?”
  “工坊已建,正在進行罐頭加工設備,需要人工,我還做不了自動生產線。”
  李易回應,鍍錫板出來了,工藝同樣落後,人工需求量大,只能把壹些生產過程單獨建工坊,招外面的人學習、制作。
  大的桶用來裝汽油、柴油,小的自然是罐頭。
  想著他解釋:“以前的罐頭不好用,搪瓷的可以,造價高,還是給百姓當器皿好,順便出口賺外匯。
  罐頭盒的回收價值不高,賣錢沒問題,別的地方生產不出來,咱們的人吃完罐頭就把盒賣了。”
  李易可不想回收罐頭盒重新冶煉,成本比直接造高出太多。
  罐頭盒子能裝東西,有的地方土著連個碗都沒有,罐頭盒就不錯,燒個水了、煮個東西吃,沒問題。
  處理壹下甚至能夠當刀,割肉比較方便,要不當鏡子照?
  畢構眉頭挑挑:“當地海產資源豐富、袋鼠肉可吃、還有鴯鶓蛋、鱷魚、其他的鳥,何須再送罐頭?”
  “咱們所送者非罐頭,乃大唐後勤保障。告訴將士大唐從不會忘記他們。
  海軍許多來自河南道渤海灣等地,我要煎餅鏊子,大蔥容易保存,壹並送,到時候他們自己做煎餅卷大蔥吃。
  煎餅卷大蔥用豆豉醬最正宗,辣醬更要送,香菜……讓他們自己種,大蔥也能種哈?”
  李易不是送補給,他在較勁,不允許守外面的人吃不好、睡不香。
  說著說著他聲音低了,隊伍裏有種子,已經留下,將士們自己種菜吃,連玉米都有。
  “好!”畢構認同,咱們有錢,老夫過了年退休,給誰留著?
  接任的戶部尚書自己想辦法賺錢,老夫不做惡人嘍!
  “新的罐頭可放多久不壞?”蘇颋知道各種罐頭,保質期不壹樣。
  最開始竹筒放油紙,後來的搪瓷,竹筒那種,半年吧!再多了不行。
  搪瓷的壹般壹年還沒問題,就怕總磕碰,漏氣就完了。
  玻璃的價格貴,不如賣玻璃賺錢,給將士們吃肉幹、肉松。
  李易思忖壹番:“受工藝影響,普通人吃罐頭得配壹個特殊的起罐頭器,大唐軍隊不用,戰術軍刀上有。”
  李易做不到那種壹拉就開的罐頭,那個技術要求太高,只能是罐頭裝好後額外拿東西開。
  罐頭皮比較厚,為什麽不做成薄的?成本是厚的幾十倍,有技術能做誰不做呀!
  “由於罐頭皮厚,東西保存的時間便久壹些,放十年……或者二十年……能吃吧?
  主要在於做的時候殺菌手段嚴格與否,軍工品質,不可輕乎。
  至少五年不會壞,放心保存,不過建議還是不用那麽存放,該吃就吃唄!”
  李易想到了幾十年後還能吃的軍工罐頭,戰備包裏裝著,還有武器和彈藥,全能用。
  “借刀壹觀。”蘇颋看郭子儀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