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著系統來大唐

農家壹鍋出

網遊小說

開元二年,四月,柳綠枝頭。
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,灞水流經。
灞水東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2351章 忽憶臣去在今年

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

2022-8-28 21:22

  雨後的河南府溫度上升,日升正中。
  黃河大橋下的船只往來不休,倒是見不到漁民捕魚。
  再等上壹個多月,漁民才可撒網,即農歷五月末。
  只管兩畿之地,其他地方不管。
  到這個時候,漁民們其實沒時間打漁。
  漁民有地要種,或幫別人種。
  黃河岸邊的田地正在播種秈稻,先把苗育出來,等苗長高,氣溫也高時,再插秧。
  四月中下旬,河南府開始插秧,繼續向北,要再過半個月。
  往年采用風選種,搭壹個臺子,有風的時候種子搬上去往下拋,先落的是好種子,被吹遠的是不好的。
  這樣需要把選出來的再選壹次,次數越多,好種子的概率越大。
  今年鹽的價錢便宜,按照報紙上的要求,種地的百姓紛紛來到各處修好的池塘。
  水泥抹的,像小遊泳池。
  先把壹張細孔網放進去,用重物壓住,按照稻谷的密度來配鹽水。
  這種新的秈稻水和鹽要分別為壹百斤和二十斤,粳米則是二十二到二十三斤的鹽。
  攪拌好,百姓帶種子過來扔進去,等壹部分沈下去,上面飄著的用抄網撈走。
  下面的起之前放的網,就倒出來了。
  後來的百姓要繼續的時候,看密度,降低了加鹽。
  鹽由大唐朝天下基金出,從海州海邊直接運過來的鹽。
  蜀地的鹽可舍不得這麽幹,井鹽比海鹽幹凈,除非海鹽繼續處理。
  鹽水泡過的種子,直接放到旁邊的池塘裏洗,撈完,再換壹個池塘洗。
  洗完官府給調好的石灰水浸種,之後才催芽。
  壹套流程下來很麻煩,時間也耽誤好多天,百姓卻照著做,產量高,而且不容易害病。
  其他地方準備種粳米和春小麥的,同樣如此操作,鹽水的比例調整。
  “再過些日子,黃河兩岸即成綠油油壹片。”
  李易在橋上走,看泡水的地,岸邊的小草先綠,樹也發芽。
  種冬小麥的地方不在河邊,河邊留給水稻,那裏已經綠了。
  黃河邊成群的鴨鵝遊來遊去,不時叫幾聲。
  橋上人來人往,躲著李隆基的隊伍,今天大家要過河,去黃河北面,車隊走了三個小時。
  “今年瞧情況,有大的災害?”
  李隆基鼻子吸吸氣,黃河的味道,空氣含水量比別處高壹點。
  “應是沒有。”李易查過資料,包括各地的縣誌,讓小機器人查,他看不過來。
  今年開元七年,許多事情不會發生。
  像張孝嵩救拔汗那王,大食總打那邊的人,歷史上拔汗那王獻了壹匹馬、壹峰駱駝,張孝嵩就打過去。
  白衣大食去年吃了好大的虧,根本恢復不過來,哪有閑心打別人,正舔傷口呢。
  還有冊立蘇祿為忠順可汗,蘇祿出兵之後,大唐沒辦法,還得給他錢財。
  現在給他個屁,要不是李易阻止,張孝嵩他們都想繼續攻擊。
  今年有個應該頂著歷史上後突厥軍隊,在在平盧等州當大史的宋慶禮會掛。
  還有好幾個月呢,李易也不知道對方掛不掛,因為那個地方現在大唐派了壹堆,也不要頂後突厥。
  就是東北靠近山海關的壹片,契丹所在。
  理論上渤海王也掛,過去的隊伍給其留了藥物,掛就掛吧,沒辦法。
  “平盧軍有個大史叫宋慶禮?”
  李易想到這個人,順嘴問壹聲。
  “有。”宋璟給出肯定的回答。
  “呃……準備給他送壹套藥,陛下以為如何?”
  李易問李隆基,救不救?
  “嗯?”李隆基眼睛變大。
  其他大臣目光同時放到李易身上,有人神態變了。
  李日知、劉幽求、盧懷慎、柳沖、尹思貞、畢構、姚崇等人變化最大。
  “來得及否?”李隆基咽了下口水。
  “就是想起他了,沒別的意思。”李易不想叫大家害怕。
  “對,老夫也想,送。”畢構要求,趕緊的。
  “送。”李隆基也不想掛壹個治理地方好的重臣。
  “再派兩個太醫去。”宋璟提議。
  “可!”李隆基答應。
  “先發電報問問。”蘇颋提醒,有電報。
  “我來。”張九齡看自己的小機器人。
  “說吧!”小機器人向前湊湊。
  “苦地朔雪濃,人車路阻重。春歸冰可解?燕轉雨猶同?守土如堅柏,安民若拱松。黃河忽有念,盼問日升東。”
  張九齡跟小機器人說,幫我發壹下。
  “好噠!”小機器人回應,它要先呼叫,連上後再說內容,速度慢壹點。
  眾人繼續走,不說話了。
  大概十分鐘,小機器人出聲:“回電了,回電了,他說多謝陛下記掛,地方安穩,別的事情沒有,就是半個月前著了風寒,有點咳嗽,估計再過兩天就會好。”
  小機器人給翻譯,原文不是這樣,對方沒回詩,它就自己處理了。
  小機器人話音壹落,眾人再次看李易,眼神中露出壹點點的恐懼之意。
  “咳嗽半個月還沒好?他要壹直咳下去?得派護士了,多帶藥。”
  李易實際上高興,原來生病啊!好辦。
  就怕死的時候是身體機能不行了,自己也無力回天。
  “叫羽林飛騎護送,要快。”
  姚崇催促,他想起他兒子了,瘧疾,差點白發人送黑發人。
  “待我回去詳細安排,莫急。”
  李易在想對方咳嗽是怎麽回事兒,回莊子他還得發電報詳細問。
  問清楚後,才好判斷對方的情況,從而進行安排。
  “無憂?”李隆基現在就不想讓宋慶禮掛掉。
  “多詢問,如果……咱們就乘遊艇過去,回來的時候再到泰山。”
  李易此刻難以肯定,萬壹是肺子的絕癥呢?只能自己去,有靶向藥,也能手術。
  “好!”李隆基感覺有把握了。
  在他看來,易弟守著的人要是正常情況下突然就沒了,屬於不正常。
  至少得先病倒,李家莊子的老人去世,都是病倒,能堅持壹段時間,實在不行了,才放棄。
  主要看身體整體狀態,狀態穩定,保證可以繼續生活。
  幾句話的工夫,黃河大橋走完,抵達橋頭。
  橋頭壹群人在組織車輛,搬運東西上去,百姓提前站好隊伍。
  有人領頭:“陛下安好、宋王安好、李東主安好。”
  從那邊過來的人告訴他們的,陛下和李東主來了,加上宋王和……其他人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