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著系統來大唐

農家壹鍋出

網遊小說

開元二年,四月,柳綠枝頭。
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,灞水流經。
灞水東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522章 附郭縣令獨難活

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

2022-8-28 21:19

  “走了,去修路了,壹天五十錢,管兩頓飯。”
  在長安城中平時打零工的人得到修路的消息,他們招呼著同伴。
  大雨變成了小雨,淅淅瀝瀝地下,偶爾還能停壹停,似乎壹陣風吹過,又有雨點落下的那種。
  李易呆在鄭縣,需要從別的地方調集物資,長安才是物資最多的地方。
  他要找人幹活,修從碼頭到鄭縣的路。
  長安城中的人、渭南縣的人全雇。
  鄭縣本地勞動力,以工代賑災。
  雇人給出來壹天五十錢的高價,搶速度。
  長安的人跑去漕渠,乘船到鄭縣。
  華州的州府衙門就在鄭縣,鄭縣屬於附郭縣。
  昨天晚上州府的主要官員在漕渠那裏的岸邊酒樓飲酒,看雨景。
  結果都喝多了,鄭縣縣令發現情況不妙的時候,找上官根本說不了正事。
  他壹咬牙,越級上報,向長安求援。
  此時他和華州刺史等人看著灞水李家莊子的莊戶指揮人手做事情。
  包括他們的手下也被調派,李易說自己是正三品的官,比刺史的從三品大。
  於是就在沒經過別人同意的時候,許諾給衙役們好處,衙役壹看都是救災,還能拿錢,可以。
  鄭縣縣城比較好,損壞的房屋少,被泡了的村子裏的人到了縣城。
  有人家的房子多,李易掏錢,讓災民先住進去,帳篷也有,數量不夠。
  羽林飛騎壹部分呼呼大睡,壹部分負責警戒。
  萬壹有人趁亂偷盜、搶劫,他們負責殺人,沒有武器也能殺人。
  華州的刺史他們還有醉酒後遺癥,腦袋疼、肚子裏難受、嗓子也不舒服。
  受災的人排隊在壹處處臨時當成食堂的帳篷中吃飯,壹個個狀態不是很好。
  有人吃著吃著開始抹眼淚,房子沒了,冬天怎麽熬啊。
  “再去縣中糧多的人家買糧食。”李易睡了半個時辰,眼中有壹點血絲。
  “東主,他們漲價,比往常翻了壹倍還多。”小管事抱怨。
  “漲價也買,市場經濟嘛,看誰漲價,把名字記下來,哪怕要十倍的價,先買到再說。”
  李易嘴上說是市場經濟,卻要求記名字。
  人家看到機會,想發國難財,買賣公平,沒毛病。
  但他可以有黑名單,今天吃虧,將來……很快就有機會找補回來。
  “醒了,東主那個溺水暈過去的人醒了,說想吐。”
  李易站在高處看下面情況的時候,太醫署跟著學習的壹個太醫跑過來,高興地匯報。
  “估計是他溺水之前腦袋磕碰到了,有輕微腦震蕩,也可能是缺氧時間長,喝的水多,胃裏空。”
  李易的救護車上沒有排查腦部損傷的設備,無法確定對方腦袋裏面是否有出血。
  至於腦震蕩,這個設備檢查不出來。
  看情況,對方自然蘇醒,有自主意識,僅僅表現為想嘔吐,感覺不是大問題。
  “繼續給他氧氣,問他想不想喝湯,想的話,餵他半碗蛋花湯。”李易松口氣。
  壹個人沒死,很神奇。
  主要是所有的河都沒決口,不然就不壹定死多少人。
  大多數是積水多,泥草的房子被浸泡而倒塌。
  水流不急,水深的地方可以找東西抓著,比如抱大樹。
  太醫過去安排,李易想著災民的家,對身邊的黃柏說:“記得提醒我壹下,水泥廠增建的事情。”
  “知道了東主,是要傳出去技術嗎?”黃柏點點頭。
  “不,水泥燒制技術不能傳,只能讓別人從水泥廠購買水泥。”李易擺壹下手。
  他怕燒水泥的技術被吐蕃學去,然後用來建城。
  水泥的城墻不壹定比混合了米漿的城墻結實,蓋的速度卻快。
  想到建城,李易突然有了新的戰爭應用水泥的思路。
  他準備找大哥和三哥說說。
  “放心吧,房子倒了就倒了,反正也不是什麽好房子,好房子能被泡壞嗎?”
  莊戶在帳篷中給受災百姓打飯菜的時候,安慰著眾人。
  “冬天怎麽過,雨下完,隔兩天,要結冰。”
  災民們愁,換成夏天,他們同樣愁,蓋房子需要錢和時間,還有地裏的活兒要幹。
  “我家東主給妳們蓋新房子,用磚瓦。”莊戶說出李易要求說的話。
  “這麽大的恩,受不住,他能帶人過來把我們救了,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,還不起。”
  年歲大的災民說起李易的時候,眼中帶著感激的神色。
  “可不是我們東主救的妳們,是陛下的私軍羽林飛騎。
  陛下聽說雨大,擔憂渭南縣,派羽林飛騎救援,哪知道妳們鄭縣的……”
  “梁縣令。”災民說出縣令的姓。
  “對,梁淳縣令,他送急報去長安,經過渭南縣,羽林飛騎才跑到咱們的鄭縣。”
  莊戶繼續照著安排的話來說,可不能把功勞落到東主頭上。
  “是,是陛下的羽林飛騎,羽林飛騎真能跑,光著膀子跑過來,把救命的東西往我們身上系。”
  “對呀,他們水性還好,拽著人遊那麽遠。”
  “把我們救到安穩的地方,他們累得躺下就睡,瞧著叫人心疼。”
  “陛下才是最愛民的好陛下。”
  “陛下手上有強兵,我們放心。”
  受災的百姓被話題壹引,紛紛誇贊起李隆基。
  華州府的官員見沒有自己什麽事情,回去想辦法清醒壹下,好向上遞奏章。
  同時準備晌午或晚上請李易喝酒,商議商議。
  縣令梁淳沒回去,他知道州府的人對他不滿,他壹個華州縣令,繞開州府向長安求援。
  百姓怎麽樣不重要,關鍵是州府的人在陛下眼中會是什麽樣。
  官場大忌,他碰了。
  他又沒有什麽好辦法,他並未說州府的官員們喝醉了,只說鄭縣受災。
  縣裏百姓受災,他救不了,屬於救災不力,州府的官員到時候會把責任推到他頭上。
  也就是說,他越不越級求援,最後都沒有好結果。
  他想得清楚,死壹堆百姓,他的官保不住,越級報告,大不了換個地方繼續當縣令。
  “明府,我們怎麽辦?”縣丞在旁邊轉動著眼睛問。
  “找金紫光祿大夫李易問問。”梁淳看壹眼自己的副手,知道對方在想什麽。
  自己被拿下,很可能是縣丞接替縣令的位置。
  他說著往李易那裏走,到地方,他仔細打量李易。
  李易難得地露出壹絲笑容:“梁縣令及時把消息傳過去,挽救了大量百姓的生命,功不可沒。”
  “皆依刺史……”梁淳要把功勞分配壹下。
  “與他們無關,我知道他們昨天晚上喝醉了,我要彈劾他們。”李易打斷梁淳的話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