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著系統來大唐

農家壹鍋出

網遊小說

開元二年,四月,柳綠枝頭。
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,灞水流經。
灞水東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526章 改封土地換俸資

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

2022-8-28 21:21

  軍士被擡走,雨未淋到,兩邊鬢角卻濕了。
  “易弟!”李隆基深吸口氣,又緩緩吐出。
  “三哥放心,我專門在發行個軍報,給邊關的將士們看。
  另外教給今年沒考中的學子們有事情做,提前告訴他們明年科舉題目。
  要求寫邊塞詩、作邊塞曲,邊關的將士喜歡哪首詩、愛唱哪首歌。
  到時候科舉考試,壹首詩抵壹道錯題,壹曲歌,抵兩道錯題。
  若有人全答對科舉題,額外的詩和曲加分,可得異等。”
  李易知道李隆基要說什麽,直接給出辦法,順便看郭子儀。
  郭子儀武舉就是異等,看看地位多高?
  別人考文科和武科,即便甲第頭名,依舊先學,然後再從七品官當起。
  郭子儀歷史上便是六品長史起步,現在還是長史,管羽林飛騎,最高就是長史。
  群臣互相看看,無語。
  他們以為陛下喊易弟,李易會說出給的東西數量呢。
  結果李易根本不提,說另外的事情。
  說明數量無須李易操心,人家從大局上考慮。
  差距又壹次出現,就這樣的,還用萬民書打人?
  “善!”李隆基滿意。
  他其實不知道要幹什麽,只想做些事情,問宰輔們不如直接問易弟。
  王大木聽著又激動了,自己再次參與了壹回大事。
  面,終歸會吃完,他喝掉最後壹口湯,在別人的安排下往外走,換的衣服包好,回家洗。
  走到帳篷門口,他緩緩回頭,宰輔們神情突然變得警惕。
  “李東主我走了啊。”王大木留下壹句話,出去。
  “再見!”李易回應。
  “唉~~!”四個宰輔不約而同地長出口氣,終於不用再聽到萬民書三個字了,好幸福。
  “邊關的將士們苦哇!無仗可打,難立軍功。”
  李成器拎起茶壺給湯鍋中添水,翻滾的湯瞬間平息。
  “守住即為軍功,只在於封賞不可給地。”李易從不認為殺敵才算立功。
  職責不同,守城的人保城池不失,大功壹件。
  軍需官把輜重在規定時間內送到地方,同為立功。
  宋璟眼睛盯著不沸騰的湯:“如不給邊關土地,何以……呃!幾時能開起來?”
  他習慣性要懟李易,關鍵時刻及時改口,怕再被反懟。
  “守土還是用他們守,他們習慣了壹個地方的生活,尤其是河西節度使、隴右節度使的折沖府軍。
  地不給他們,給別人,別人種地,他們只負責當兵,拿俸祿。
  立功後憑借功勞給勛章,勛章多則俸祿多,壹級壹級漲。
  比如漲壹級俸祿每月多五錢,月月給。
  如此才能杜絕秦朝時期的立功將士賞無可賞、封無可封的問題。
  老畢妳說呢?”
  李易說他的辦法,問畢構。
  畢構思忖壹番;“以地封賞,乃朝廷無錢,既然財政充裕,給錢實在。”
  宋璟往後坐坐,好懸,差點把話說出來,以後說李易,要三思再三思。
  蘇颋眼睛壹亮:“照此說來,今後折沖府可更多訓練,收回他們的土地?”
  “給牛,他們中壹部分輪流養牛,其他人巡邏、訓練。
  當地方治安人員用,卻不受地方節制。
  嘗試軍政分離,先選河西節度使、隴右節度使當試點。”
  李易反對收回以前的土地,想收土地屬於下壹階段的政策。
  “養牛?為啥呀?”蘇颋沒想明白。
  “餵草。”李易開了句玩笑。
  “還得飲水是吧?”蘇颋斜眼看李易。
  “沒有田他們心中不安,貨幣會貶值,糧食多了也貶值,糧食不用賣,自己吃,肚子難道還能裝更多的糧食?”
  李易不願意回答這等簡單的問題,手中有糧,心中不慌。
  折沖府士兵有家人,把地收走,家人在後面幹什麽活兒?得重新安排。
  前方的將士必然擔憂,俸祿沒有按時發給家裏,家中的父母、妻子、孩子在餓肚子。
  敵人再造壹下謠,還哪有軍心士氣?
  張九齡起身到帳篷門口,看看外面的雨:“剛柔,軍報寫哪方面的事情?”
  “陛下和宰輔們要動壹動,接見傷殘的士兵,同時給予犧牲烈士家屬送東西。
  宣傳保家為國的精神,大唐百姓對軍人的感激,軍民魚水情。
  使軍人覺得自己是神聖的,是奉獻、是犧牲。
  再派文官到不同的邊關,回來刊印在報紙上,給前線送報紙,將士們會看到。”
  對於怎麽宣傳,李易拿手,抄唄!
  他那時次類事情太多了,明知道是宣傳需要,看著卻依舊被觸動,因為都是真的。
  宋璟猶豫再三:“科舉考試的加分項,過於簡單吧?”
  “都讓他們考上,分配到地方,幹不了再拿下欺侮,怪不得誰。
  若分配到偏遠貧窮地方,不願意去,直接撤消官職,永不錄用。”
  李易聲音平和,說出來的話狠著呢。
  跟他那時參軍然後不願意過軍旅生活非要離開的人的處罰壹樣。
  不,大唐比那嚴,大唐折沖府選地方,不征求個人意見,說妳這裏都是兵了,妳就是,妳想不幹,砍腦袋。
  對官員卻不是,官員被安排官了,拒絕上任,還能協調,等壹等,看看換壹個行不行。
  還有的去當官,不務正業。
  比如歷史上的王維,考中科舉,非要去找和尚、道士玩兒。
  宋璟當宰輔,之前就把兩個官員的官職給免了,變成了道士。
  王維倒是給留了情面,實權官去了,換成虛職,繼續跟和尚道士們玩耍。
  李易不允許,妳們官員以為不去就行了?地方百姓等官員上任幫忙改善生活呢。
  妳耽誤壹個月,或許正好是春耕或秋收,誰賠償百姓這個關鍵時間?
  “今年許多學子落榜,倒是租住在莊子河畔樓房的學子都考上了,中甲等的少,乙等的多,其他非進士的更多。”
  宋璟覺得自己沒被懟,李易只說方式,他便提及李易離開這段時間的科舉結果。
  “昨天晚上了解到,沒考中的考生還想進樓房,李家莊子不開放了,只有城南的地方租住。
  明年之後,城南也不給租住,壹年壹個樣,猶豫的學子每年都錯失機會。”
  李易笑得賊賊的,第壹年學子別人看著不好,全是甲第。
  第二年看著不如第壹年的待遇,全是甲第。
  第三年壹大群人考上,待遇更差。
  第四年……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