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著系統來大唐

農家壹鍋出

網遊小說

開元二年,四月,柳綠枝頭。
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,灞水流經。
灞水東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2132章 樣板工程選調官

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

2022-8-28 21:22

  午後,等食物消化壹些,李易帶上護士和徒弟去醫院看病,百姓有生病的,給他們看。
  太醫與當地行醫的人同樣進行義診,本地行醫人通過賣藥可賺到利潤。
  外來的人生病,舍不得花錢買藥,在李家莊子拿。
  本地人有錢,養殖與手工業賺到的錢,加上秈稻年產量高,日子壹年好過壹年。
  他們不喝生水,勤洗手,病菌傳染途徑被消減,生病的人少。
  河南府的僧人與道士凡駐寺駐觀的匆匆往回趕,官府和李家莊子的人手跟隨。
  到地方查封東西,估算價值,好分給李易壹半。
  京兆府的僧人道士換上破衣服,打很多補丁的,袖子、褲腿、袍子收拾利索,自願幹活。
  葉法善、善無畏、司馬承禎等年歲大的人不動,他們呆在莊子上養生,葉法善說想多活幾年。
  葉法善今年壹百零三歲,這樣的人去扛木頭,顯然不合適。
  實際僧道五十歲以上的人都不幹力氣活,他們有負責繼續翻譯經書的,有想辦法傳教的。
  葉法善屬於吉祥物,壹百多歲的人,瞧著喜慶,小機器人跟他說話的時候從來不氣他。
  奏章大家看過壹遍,沒有可改的地方,照李易批註發下去。
  夷州所在的回執額外增加壹份地圖,標註大概位置有煤礦,自己挖吧。
  命當地百姓先把路修修,該上懸橋的地方大家出力,飯先墊著。
  運河上從洛陽正往長江走,長江去上遊,抵達夷州對應的位置時,當地百姓領東西。
  冶鐵的工具、日常使用的工具、糧食、布、鹹鴨蛋和鹹鵝蛋、截瘧丸、肥皂……
  夷州在籍壹千多戶人,不到七千口,夷州面積並不小。
  當地的山民多,李易時候當地大部分區域屬於遵義市,裏面的少數民族數量……
  眼下夷州山民以小群落為主居住,不入籍貫,查冊子查不到,天知道有多少人。
  沒有籍貫,不交租子,更不理會庸和調。
  當地想幹活,只能找有籍貫的,不夠用。
  告訴州府的官員,跟當地人說清楚,給好處,大家壹起修,修完的路大家壹同走。
  長安灞水李家莊子給擔保,不會騙人,放心。
  這個當地人確實願意配合,他們距離渝州近。
  李易飛過去給萬昭遠穩定傷勢,消息早傳到夷州,渝州正配合其他地方采煤、撈金子。
  東主榨菜出自附近的涪陵,涪陵江入長江的關鍵地方。
  很多百姓看到大唐巡洋艦過去,李易在天上飛,摘星星組字。
  跟當地人說壹聲,入籍貫不收租庸調,原來在籍的抹去額外付出。
  入籍貫給工具和肥皂,為自己修路拿李家莊子的糧食與鹹蛋。
  李易準備看看具體人數,才好進行後續安排。
  突然增加在籍上十萬人口,李易就敢扔過去十萬緡的錢,幫助地方發展,給周圍打個樣兒。
  那裏乃貴州省所在,發展速度始終不夠快,旅遊業上來了,不適合大唐。
  “陛下,不若派壹隊官員過去,李家莊子的二百二十個學子,抽調二十,再加上其他人官員。”
  張九齡把他負責的最後壹道奏章處理完,向在政事堂裏呆著於平板電腦上看書的李隆基提議。
  李隆基的指頭在屏幕上滑來滑去:“貨幣學看著腦袋疼,歇歇,看西遊記。”
  他說著把平板電腦放到小機器人的抽屜中,小機器人開始給平板充電。
  “當地官員心中或有抵觸。”李隆基考慮到派壹隊人去,地方上官員不高興。
  張九齡繼續說:“戶數人口增加,所管轄方式不同,各處以寨為主,須到寨子實地察勘。”
  “嗯~~”李隆基沈吟片刻:“如此,抽調,長安至洛陽乘火車快。”
  “陛下,當命他們由長安走陸路直接南下,不可乘船,所耗時日過多。”
  張九齡再提議,跟貨物走,太慢。
  李隆基頷首:“可!其余官員,由哪選出?”
  “洛陽,抽調四十名考核最憂者,前去夷州,事成,許重任,主簿、縣丞、縣尉、刀筆吏皆可。”
  張九齡說完看宋璟,調動官員需要宋璟支持。
  宋璟在李易批註的奏章上修改,要潤色壹番。
  他聽到張九齡的話,把改完的壹冊輕輕放到旁邊,待墨幹才好合上。
  順便放下筆:“如李易親往,夷州想來無憂矣!”
  “嗯?”李隆基微微壹楞,隨即道:“易弟不曾有地方為官經歷,卿於廣州都督任上頗有建樹。”
  “陛下誤會,臣是說李易本事大,感慨罷了,臣認為九齡所言在理。”
  宋璟嚇壹跳,自己不想再去當那個小破州的刺史,不好治理。
  叫李易去,確實放心,自己沒說錯吧?
  畢構著急:“陛下,廣平言直口快,我等這般年歲大的,總想提攜後輩,不過更願後輩在身邊,萬壹頭疼鬧熱,後輩也好端個水。”
  他提醒宋璟,小易不僅僅會治理地方,他治病壹樣厲害,妳就不擔心生病時他不在?
  “當去,當去。臣這便選人手。”
  宋璟不敢多說,自己需要有人看病,太上皇和皇太後更需要。
  不然大家為何李易到哪便跟到哪?灞水李家莊子難道住著不舒服?
  “臣附議!”蘇颋見大家看自己,連忙認同,自己也不想去當刺史。
  壹封電報發向長安,抽李家莊子第二期學子二十人,帶上東西去夷州。
  河南府選人,四十個,身體要好,別到地方壹病不起。
  選的時候沒說具體情況,只說到易州,被選中的官員最完的是吃晚飯時才知道,距離遠。
  給他們送去壹大箱子東西,算安家費。
  最後壹晚上,明早出發,該跟媳婦兒說的話趕緊說,家人不跟著。
  翌日天明,有車去接,早飯的時間都不給。
  離別的話簡短,不管是歡笑還是淚水,俱已無所謂。
  上午九點,四個官員齊聚李家莊子,李隆基親自接見,但不出聲。
  眾人問候完,心中忐忑不安。
  群臣同樣沈默,李易左右看看,開口:“過去第壹要務乃保重身體,與別處同僚多溝通,安全問題無須擔憂,陛下私軍二百跟隨。”
  “李東主,還有何人?”壹個官員聽到‘別處同僚’四個字,疑惑地問。
  “壹些後學之輩,妳等閱歷豐富,當耐心教導。”李易回答。
  “究竟是從哪來的?學問太低不行,我也是進士出身,乙第。”官員挺挺胸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