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著系統來大唐

農家壹鍋出

網遊小說

開元二年,四月,柳綠枝頭。
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,灞水流經。
灞水東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467章 蜀地鹽幫迅若電

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

2022-8-28 21:19

  在長孫昕琢磨找什麽幕僚幫忙的時候,蜀地榮州和義縣旁邊的中江水碼頭,壹艘艘船在靠岸。
  “軍資,軍資,其他船避讓,碼頭加燈籠火把,先搬我們的貨。”
  打頭船上的壹群人齊聲喊。
  本來要降帆靠岸的船,立即調整帆,船開始偏離碼頭,同是船行的人與其他船上的打信號。
  現在屬於順流,船回到江中,需要調整,不然就被沖跑了。
  碼頭上的搬運工,休息的也站起來,更多的火把被點燃。
  幾艘船在靠岸,船隊後面的船繼續向下去瀘州,會有壹批船停下卸貨。
  從瀘州那裏再經過汶水去戎州,再卸貨。
  另外四個地方,壹個在東邊的巴州,壹個下西南邊的夔州,還有更東邊的鳳州和梁州。
  鳳州和梁州不適合由蜀地運送東西,不如從長安送,長安更近。
  後兩個地方,帶著兌換券的人直接把兌換券送去就行,當地認這個錢。
  另外五個地方只能依靠蜀地的鹽商。
  加起來十二天的時間,快馬跑了九天到蜀地。
  楊環晉和黃賢榮接到信,用壹天的時間籌集物資,當天晚上分發各地。
  兩天之間順流揚帆,最先抵達的是榮州。
  他們要送的是絹帛和銅錢,絹帛湊大數,銅錢補不夠兩緡之外的。
  益州的商家們都茫然了,偶們這邊的鹽商瘋了?
  壹個個跟催命似的,東西和錢運到碼頭,把別人全趕到壹邊去,鹽商喊著軍資先占位置。
  裝好壹船走壹船,本來就是順流,還扯上帆,也不怕把路上的其他船給撞了。
  和義碼頭的東西卸下來,負責人招呼其他人過來幫忙送到榮州折沖府去。
  此時的右驍衛將軍李玄道還在路上,領著鳳州和梁州的軍隊在急趕,沒到地方呢。
  等船上的貨卸完,朝廷的急報剛剛送到榮州,從碼頭到榮州州府,差不多半天時間。
  蜀地鹽商就追著急報的速度跑,急報的人到了蜀地後,也是乘船,陸路沒法跑。
  急報的人用小船,船速慢,鹽商們是大船,有槳、有帆。
  兩個時辰後,剛才穿過去的船隊壹部分停到了瀘州碼頭,另外的轉向汶水。
  走汶水是逆流,河彎來彎去的,有的地方需要纖夫。
  船隊的人劃著槳、調整著帆,先自己沖壹段逆流,等著遇到纖夫的地方,再用纖夫。
  纖夫晚上拉纖打火把,很危險。
  不過這時就不要求速度了,加錢,只要船在前進就可以。
  人力和船錢,蜀地鹽商們自己出了,沒去碰李易給的兌換券上的錢。
  壹個是為軍隊送東西,要打了,自己是鹽商,應該支援壹下。
  另壹個是他們盤算著,碰了兌換券裏的錢來運輸。
  以後在長安那邊找李易幫忙,李易幫,但是,同樣需要花錢的地方,李易不出錢。
  現在自己等人出了額外的錢,等去長安辦事,手頭沒有活錢的時候,李易自然會幫著掏。
  尤其是長安官員們,李易吃得開。
  榮州折沖府駐地,折沖都尉余子龍在油燈下寫奏章,要送到長安,表示他這邊沒問題。
  昨天晚上接到的官文,今天壹早他告訴給折沖府的軍戶們。
  軍戶們紛紛回家準備,主要是糧食,武器和甲去庫房中取。
  折沖府壹旦出發,沒有更多的輜重,輜重之後才會送到前方,這壹段時間得自己帶吃的。
  有的妻子壹邊蒸飯再炒幹,壹邊抹眼淚,不知道丈夫這壹次能不能活著回來。
  家中的孩子也不鬧了,老人幫著壹起忙。
  當丈夫的睡覺,不知道什麽時候壹聲令下,便要集結。
  對他們來說,這就是命,折沖府不需要交租庸調,自己備輕武器和輕甲,行軍的軍糧。
  醜時末的時候,榮州折沖府的地方外面有喧嘩聲傳來。
  斥候跑出去,過壹會兒回來,喊醒壹直沒睡踏實的余子龍。
  “何事?”余子龍以為要開撥了。
  “咱們的鹽商從益州給送來的大量的絹帛和銅錢,壹路催著趕,剛剛趕到地方。”親兵回答。
  “給誰送?”余子龍還是不明白。
  “府兵,咱們也有,壹人兩緡。”親兵看上去很高興,白得兩緡錢。
  “誰送的?”余子龍覺得自己在做夢,有人過來給折沖府的人,壹人送兩緡錢?
  “說是陛下讓李易送的,李易在長安東邊的灞水河畔有個千畝地的莊子。”
  親兵說出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話,可沒辦法,對方就如此說的。
  “打水,我擦擦臉。”余子龍想清醒壹下。
  簡單收拾壹番,他出去,見到了鹽商派出來的負責人,潘管事,就叫潘管事,姓潘,名管事。
  “潘某見過余都尉。”潘管事遞上文書。
  旁邊有人挑來燈籠,余子龍打開看。
  上面寫:稟余子龍折沖都尉,我蜀地鹽商接急報,得兌換券數萬緡,換絹帛銅錢,領陛下之恩,成金紫光祿大夫李易之事,凡被調之府兵,每人送兩緡錢財。
  後面是壹連串兒的印章和手印、簽字。
  余子龍看到壹個就能想到對方的情況,蜀地有名的大鹽商,全在上面。
  他們單獨拿出來是蜀地鹽商,在壹起的時候是蜀地鹽幫。
  余子龍又看壹遍,字不多,大概能看明白。
  有壹個東西叫兌換券,好多錢,能換成其他的錢。
  陛下知道這個事情,估計是陛下讓送的。
  有壹個叫李易的人是成金紫光祿大夫,怎麽就壹個文散官呢?正三品的文散官沒有實職?
  若非是送錢過來,而是要錢,絕對是騙子。
  “李易有好幾萬緡的錢?陛下讓他出錢,他就出了?”余子龍問潘管事。
  潘管事當初壹起跟著去長安,他知道壹些情況。
  “是,十萬緡,有兩個州府我們距離遠,已經分開了,剩下的我們管。”潘管事答。
  “他有壹千畝地?”余子龍再問。
  “沒錯,就在灞水邊。”潘管事又答。
  “那他的地裏是種的金子?”余子龍有些憤怒。
  “差不多吧,冬天長安以前除了皇家,別處吃不到黃瓜,現在能吃到寒瓜,李家莊子有種。”
  潘管事理解余子龍的想法,他還是如實說了。
  余子龍這次楞了,似乎在想什麽,過了片刻,他輕聲說:“花露水,李東主?”
  “余都尉好見識,正是他。”潘管事笑了,知道就好,方便交流。
  “既然是他,估計有錢,錢留下吧,待天明,本都尉發給兄弟們。”余子龍答應下來。
  潘管事搖頭:“不行,得我們的人,按名冊,親自送到每壹個人手上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