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著系統來大唐

農家壹鍋出

網遊小說

開元二年,四月,柳綠枝頭。
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,灞水流經。
灞水東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190章 相互幫助有和言

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

2022-8-28 21:21

  “長江壹帶有湖泊,還有大運河旁邊有湖的地方,都叫人去種,選個頭大的再種,成熟早的和成熟晚的,都會挑選。”
  李成器說起如何選種的問題,笑容更盛。
  整個大唐,他才是最有錢的人。
  他投入也大,瓊州那裏的胡椒種植、珍珠養殖,目前只有投入,不曾產出,需要時間。
  換壹個時期,比如沒有讓出太子位置的時候,他有這麽多錢,保證惦記爭位置。
  到如今,他對皇帝的位置並不看重,沒用。
  三弟是皇帝,能如何?
  現在三弟說要打突厥,李易不同意,就打不了,必須聽李易的。
  壹件件事情下來,李易沒做錯過。
  當皇帝需跟大臣商量大唐如何發展,結果便成計劃,大唐未來的發展有思路,不用再琢磨。
  曾經考慮吐蕃、突厥、契丹、奚族、渤海、突騎施等地方,頭疼。
  當下針對每壹個地方都有辦法,關鍵是有錢,別處的咱們不明顯,京兆府百姓收入提高。
  當皇帝感覺上朝始終處理雞毛蒜皮的小事情,國家大事用不著想。
  “易弟,妳說有沒有壹天大唐百姓都能吃上肉?整個大唐全有鐵軌,火車跑來跑去?”
  李成器有夢想,在他看來,大唐百姓想吃肉就能吃到肉。
  出行從長安到洛陽壹白天的時間就可以抵達,就是真正的盛世了。
  “兄長,等我把拖拉機造出來,然後再跟妳說將來的百姓出行有幾種選擇,速度多快。
  還有吃肉的問題,要看吃什麽肉,幾十天能長大吃肉的雞,三個月長到二百斤的豬。
  我瓊州,妳在長安,咱倆拿個東西能夠面對面看著說話。
  我釣壹條魚,妳看著想吃,我單獨給妳花錢送,壹個半時辰過去,妳就見到魚了。”
  李易說著以後的事情,只要肯花錢,距離不是問題。
  李成器:“……”
  他發現自己剛才想的實在是太低,要求低。
  他擡手要摸李易腦門,看李易是不是發燒了。
  李易看著他,李成器的手停下:“易弟,妳是不是見過?”
  “大唐人肯努力,其實有壹些東西咱們可以看到。就像這蒸汽機,不需要再慢慢琢磨。”
  李易說著繼續吃,他還是覺得現在的大唐好。
  李成器卻沒心思吃了,他始終惦記李易說的話。
  面對面看著說話,壹個半時辰從廣州送長安壹條魚?
  能送魚就可以送人對不?能送人則能運兵。
  他想著的時候李易吃完了,去住院樓查房。
  他又壹次接收病人,有護士在,壹些手術作起來更方便,順便讓護士們練手。
  這壹批人他非常珍惜,先是教簡單的速成方法。
  當學差不多的時候,再從理論講,順便也是自己再學習的過程。
  護士們不用學到頂尖的程度,能夠維持正常的教學時,成立大唐醫學院。
  其他的太醫們全進來學習,不管是中醫,還是現代醫學,總要有個過程。
  學子們則學物理化學,包括工匠,屬於工業基礎。
  農業的方面看司農寺,雜交的弄出來壹個,其他的種子優選。
  古代人會選品種,然後就發展出來很多個種類。
  同時懂得嫁接,不管什麽,都想嫁接壹下試試,看能不能長出來其他的東西。
  還有自然變種的,發現後,等成熟了專門種。
  洛陽的牡丹,就有人掌握著能種出很多種顏色牡丹的技術。
  技術保密,不過按照李易的猜測,應該是在花土上作文章。
  “易弟,妳說……人呢?”李成器回過神,正要跟李易說話,發現身邊空了。
  ……
  黃河的地方,城陸續地修出來,吐蕃部族幫忙壹起修。
  通過勞動換取食物,蒸好的大饅頭、大米炒的蛋炒飯、竹筒水果罐頭、茶葉、護手霜、煤……
  他們在家中盤了火炕,收集了柴火,不放煤的話,太耗費柴火。
  往常的冬天,他們在帳篷裏放壹個土盆。
  不是瓷的也不是陶的,就是用土捏壹個,裏面放上柴火燒。
  盆捏不出來,挖坑,在坑裏燒,或者幹脆在地上支個小篝火。
  弄個陶盆掉在上面或支在上面,燒奶、烤肉、用油在陶盆裏煎青稞米。
  石舂把青稞米砸成面,混合著酥油壹起,屬於好生活。
  幹活的時候,大唐送來鐵鍋,不給平的煎鍋,凹的帶耳朵的鐵鍋,能煮能炒,煎也行。
  他們就按照大唐將士教的辦法,在火炕那邊修個連竈。
  前竈用來做飯菜,後竈拿陶盆燒熱水,順便就給火炕取暖了。
  對於吐蕃人來講,這樣的日子很好,冬天不用擔心凍死人。
  他們在羊圈中也修了火道,旁邊堆放著幹草,萬壹下大雪,給羊圈裏燒壹燒,避免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羊被凍死壹大堆。
  “冬天河道冰封,下大雪,我們的路好走,會有青貯送來餵牲畜,到時候妳們幫忙幹活,也給妳們青貯。”
  秦離跟彼剌喇說話,彼剌喇就是之前被俘虜,然後帶領壹個部族主動撤離的部族撫千。
  彼剌喇聽完楞了,什麽叫河道冰封、下大雪路好走?
  青貯他知道,今年本打算準備,結果戰爭發生,沒機會。
  “下雪路難行。”彼剌喇壹副妳不要騙我的樣子。
  “我們有雪橇,比兩個軲轆的馬車還方便,馬車遇到溝和山包不容易過,有雪,只要牲畜能過去,雪橇就能過。”
  秦離在地上畫了壹個雪橇的圖。
  “雪橇是這個意思?雪爬犁?”彼剌喇回憶起來,有印象。
  “差不多,妳們壹定要養好羊和牦牛,奶多了換給我們,缺煤說壹聲,給妳們送去。”
  秦離壹副跟親人說話的模樣,就怕親人吃苦,過不去這個冬天。
  彼剌喇聽著也覺得心中溫暖,多好的羽林飛騎呀,多好的大唐人啊。
  “我們壹定在大雪前幫妳們把城修好。”彼剌喇咬咬牙。
  “也不是很急,實在不行,妳們想打,我們就澆冰成城,絕對不會叫妳們攻進來。”
  秦離不是很在意,修個差不多就行,已經夠高了。
  天壹冷,水泥不怎麽好用,慢。
  “他們願意打,讓他們打,我們今年打不動。”彼剌喇直接表態。
  大冬天的打什麽?拿什麽打?看看人家大唐的後勤,族人打沒了,我還有地位了嗎?
  “能不打還是不打的好。”秦離想法與彼剌喇壹樣。
  “嗯!不打!”彼剌喇再次保證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